幾年前,被某損友拖去看了從各種角度都令人大驚失色的【急凍人】,自此蝙蝠老兄就和他的風流前輩鐵金剛大爺一同被我打入了院線觀賞的必殺黑名單。我沒有緣份在戲院觀賞米高基頓的鬱悶神情,而喬舒馬克的「努力」讓我確實了解到,為了它進電影院,是侮辱智能與荷包的自殺行為(註一)。

然而,我終究還是回到了戲院,見證了另一個黑騎士的誕生。繼提姆波頓以後,高譚市已經許久未有如此眾星雲集的場面—我不是說痞子、花瓶偶像與奶油小生的組合—對電影有點基本熱愛的人,怎能拒絕這絕大的誘惑呢?

雖然,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的場面調度能力尚未明朗,但他處理心理情緒的細膩技巧卻煞是一流,【記憶拼圖】早已是影迷必看的世紀經典,光想著布魯斯韋恩能因此激發出來的黑暗能量,就令人興奮不已。

更不要說有一大票強悍傑出到令人想流淚的演員當他的班底。

克里斯丁貝爾的演技還有琢磨的空間,但俊俏的外表下已具備了足以詮釋憂鬱質地的內斂心靈,即使在【重裝任務】這種動作電影裡,他也把握機會地展現了帶有狂暴力量的沈默壓抑。

而站在他背後閃著光芒的資深老將:米高肯恩、連恩尼森、摩根佛里曼、蓋瑞歐德曼、渡邊謙、魯格豪爾…隨意取兩人就可謂陣容堅強,更何況是全部湊在一起!甚至註定得快速退場的湯瑪斯韋恩都找來了萊納斯羅契,配上憂鬱小生席尼墨菲,此等陣仗一字排開,別說是蝙蝠俠,就算是【廖添丁:破曉出擊】,也得進戲院一探究竟啊!

事實也證明,這部片真的不是蓋的。

自從喬舒馬克把黑騎士傳奇覆蓋上廉價的七彩霓虹燈之後,除了蝙蝠俠的忠心支持者—不是在下我—恐怕少有觀眾願意期待布魯斯韋恩能走出提姆波頓首開的黑色童話。沒有愛做為基底,誰有義務賦予多餘的期盼?【夜魔俠】、【閃靈悍將】、【地獄怪客】、【幻影殺手】(註二),在恰當條件的配合下,每一部都可能再創暗夜英雄典範,然而有誰真的在認真期待呢?

沒有英雄的擁護者,誰會期待英雄創造歷史?

而在電影結束的一刻,我雖然不知大部分蝙蝠迷的想法,但我相信諾蘭成功地贏得了許多外行人—我這種人—的心(註三),一如山姆雷米將蜘蛛人的細密生平帶入了非漫畫迷的世界。

作為黑暗英雄的紀事之作,本片勢必要以「恐懼」與「復仇」聯繫著全戲—誰不是呢?布魯斯韋恩、亞歷克瑞文、麥特莫鐸、地獄男孩,不同的姓名與裝扮,類似的衝突與掙扎—奇怪的是,如此清晰明確的主軸,總會以不同的理由迷失在不同導演的影像敘語裡,這現象難道不會比黑暗本身更神祕難解嗎?

令人開心的是,製作群非常用力地將本片的基調把握在限定的主軸上,在「復仇」與「以暴制暴」的細語不斷昇起的同時,「恐懼」更無孔不入地滲入了各個角落,從布魯斯韋恩兒時的蝙蝠洞驚魂、極地裡的艱苦修煉、費柯尼掌握人心的祕訣,到影武者肅清沈淪文明的最後手段,各環節都與「恐懼」有著或深或淺的牽扯,在黑暗漫畫電影的版圖,能心安理得地聲稱已達到此境界者,實在屈指可數啊!

尤其是布魯斯重回兒時墜落的地洞,沐浴在風雨般的蝙蝠群中、浸淫在童年的無盡恐懼裡,多麼美啊,如此地從恐懼中重新站起來。

而最讓我大呼過癮的,在於眼見布魯斯韋恩從憤怒的莽撞青年蛻變為身批黑暗盔甲的制暴騎士。甩開了提姆波頓諷刺意味濃厚的成人童趣,本片很努力地針對蝙蝠俠做為真實的存在進行了實際化的嘗試,蜘蛛人的異能來自從未誕生的超級蜘蛛,超人的完美根植於無法被發現的希臘化先進行星,然而擁有科技集團做後盾的血肉之驅,確實可能透過無數地努力與安排,創造出神話領域才能有的英雄。

於是我們跟著布魯斯韋恩來到了遙遠的東方,在監獄裡磨難著身心,並深入了古老的武士集團追求實踐正義的力量;我總能在主角焠鍊自我並獲得成長的過程中圖得享受,一如功夫電影的修煉過程總比最終真正的決戰更能吸引我的注意。連恩尼森簡直就是古武者前輩的化身,從魁剛、高佛瑞到影武者之首,他簡直就是銀幕騎士導師的最佳代表。在冰湖上武技與戰術的演練、佐以心靈與情緒的殘酷衝撞,是全片最精彩動人的對決武打。

在修煉完成之後,重頭戲轉移到如何讓蝙蝠俠成為可能。這點,布魯斯韋恩遠較彼德帕克幸運多了,人家還得自己送洗衣服呢!撇開造型上不甚實用的蝙蝠飛鏢、或者危險性遠高於實用性的披風—這點,我真的比較相信衣博士的分析—本片捨棄了過往對裝備的純幻想發揮,轉而帶入了(較為)寫實的設定,就像隨時可能撞碎的頭盔,還真是萬事起頭難啊!而那台勢必要搭配弱智警方才能躲避得過追蹤的龐大裝甲越野車,雖然突兀了點,但至少比以前那幾台動不動就大玩百變金剛之舉的卡通玩具來得有說服力多了。

再說,他們至少想到了:蝙蝠衣的零件應該大量訂購、分散供應商,才能規避他人的疑心。能說什麼呢?那個游走於現實與幻想的世界,畢竟高譚市的奇幻色彩也被降低了,在此蝙蝠俠唯一能夠散發些許絢麗光芒的,就是略帶奇想性質的裝備了。這麼來看,或許要創造這樣的一個蝙蝠俠,還真的有那麼一點點可能性呢。

在布魯斯韋恩取各方之力形塑蝙蝠俠的過程之外,本片的其他角色亦多有玩味之趣。我特別喜愛阿福與布魯斯長年的長幼情誼,米高肯恩將長輩與侍者的雙重角色表現地入木三分,內斂地慈愛甚至讓我想起了已逝的爺爺,只是多了股帶著莊嚴的優雅。無怪我常幻想能有個米高肯恩式的乾爺爺呢。

科技專家福克斯的角色也很顯眼。摩根費里曼這幾年常搞胡亂接片的糗事,但他的喜劇才能是難以否定的,不同於阿福高貴莊重的含蓄幽默,福克斯散發出的是老頑童般的熱情戲謔,即使被眨到集團的荒涼邊疆,也不改其志地了解著掌握著公司的重要科技,由此成了蝙蝠俠初期的得力助手,他的存在讓蝙蝠俠更貼近了現實。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蓋瑞歐德曼,他老兄難得演好人,我還是不免想到【終極追殺令】裡的偏執暴警,但也許是眼鏡的關係吧,他竟然看來頗為善良老實呢,我想像著他吃著糖粉過多的甜甜圈,然後跟一旁的同事說,哎呀,錢我不能收啦,我很笨,一定會露出馬腳的,你們自己收就可以了,我什麼都不會說,之類的。阿福、福克斯、高登的存在,為蝙蝠俠這象徵懲戒的黑暗符號,增添了溫情的凡俗支柱,這遠比英雄主義式的孤軍奮鬥來得有趣多了。

而戲份不算多的黑心醫生克萊恩/稻草人,雖然三兩下就被蝙蝠俠撂倒,但仍不失為本片最有特色的反派角色,席尼墨菲帶著書卷質感的特有邪氣在此顯得既可憎又迷人,看他輕易地被電擊器擊垮,還真是令人遺憾。

是的,令人遺憾—本片少數的遺珠之憾,就是沒有足以媲美小丑或貓女的經典反派。忍者大師作為蝙蝠俠的啟蒙師長是成功的,但作為全片首要的敵對勢力,卻顯得氣勢不足,缺乏足夠的描寫是造成缺憾的主因,連羅馬帝國都能顛覆的龐大集團,被瓦解的過程卻不見該有的激暴壯烈,遑論其他層次低得多的小角色呢?

前任武士大老渡邊謙,免洗碗似的,出來撂幾句日文,就莫名其妙地被壓死了,害我眼睛瞪得老大,以為他隨時會風雲再起。而在【銀翼殺手】與【鷹女】中都表現搶眼的魯格豪爾,多年後只能演穿西裝的癟三,看來我私自等待他能鹹魚翻身的願望,是不太可能成真了,【萬惡城市】裡也是出來晃一下就被掛掉啊。

而本片的另一個很難忽略的缺失,就是混亂不清的動作場面。

諾蘭畢竟沒什麼動作片的經驗,幾場重要的動作戲,都是以晃動的視角草率帶過—我堅決反對將這種風格美化成廉價的寫實主義,很多拍不好的場面都以此當擋箭牌—本片綜合了劍道、拳法、柔術等技巧的打鬥,就是這樣被浪費掉的。

在冰湖上的對打,是少數較為清楚的爭鬥,那絕對是經過充分設計的演武,比方說連恩尼森就使用了奪刀術中常見的反手摔(小手返),但對毫無概念的人而言,那樣的呈現方式很容易被誤解成毫無章法的王八拳,一如開場的泥濘鬥毆。

時間拉到蝙蝠俠最終對上數名忍者的場面,本應是高潮的橋段之一,但有誰能說清楚那裡到底在打出什麼鬼?黑衣人在黑暗的場景中搖晃地進行黑色大混戰,簡直是沒開燈的黑白萬花筒嘛!碰碰碰碰碰,全倒,擁有千年歷史的影武者集團,就在如此紛亂不清的影像風格與過度簡單的反制行動中,被徹底瓦解了。

在電車墜下的剎那,連恩尼森的表情是悲壯的,然而這足以成為另一個制暴英雄的典型人物,實在值得更多深入的描繪與發展啊!

不過,縱然有這些缺陷,這部片作為記錄蝙蝠俠崛起的小傳記,搭以關鍵人物的出色描寫,已經足以讓它留名影史了,要我再花錢看第二次,我也願意,畢竟光看前半段就值回票價了。至於未來能否有更精彩的續集,誰敢斷然地說,絕對不會有呢?

註一:實在很奇怪,一個能拍好【絕命鈴聲】與【八釐米】的人,竟然能把蝙蝠俠系列搞成這般令人髮指的垃圾。

註二:我個人認為【夜魔俠】和【地獄怪客】並沒有那麼糟,至少在某些小地方,它們都能讓我會心一笑或小小感動。

註三:在某些網站可看到資深漫畫迷對本片提出了頗嚴厲的批評,這點我無力發表意見,畢竟我半本都沒看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