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常貼新聞,這純粹是因為最近的我不得不當個懶人,不然積欠文章那麼多,怎麼樣也輪不到這些沒營養的新聞上陣,台灣的新聞真的非常無聊,兩分鐘的資訊量可以廿四小時輪播,最可怕的是還有人願意天天坐在電視機前面,把新聞當音樂台一樣觀賞,看來,在沒有經濟奇蹟之後,台灣仍有各種奇蹟可以撐腰,看新聞,顯然是其中之一。
話說,華航空難算不算大新聞?當然算,相較於政治人物的屁話與明星緋聞,華航空難真的厲害多了,厲害歸厲害,新聞裡的內容,仍舊一點都不厲害,從兩分鐘資訊量廿四小時輪播,進展成十分鐘資訊量廿四小時輪播,是以為觀眾很愛看冒著濃煙的飛機殘骸?要不要乾脆宣傳《空中危機》或《終極警探》?
不過,我也不是真的想聊華航空難,畢竟沒有死人——謝天謝地,損失雖然慘重,但沒死人總是好事,只希望下一次有墜機希望,請挑立委專機好嗎?——只是因為前幾天睡前開始看麥可克里頓的《空中危機》,沒幾天就很巧地發生了華航燒飛機——其實,根本沒什麼好巧的,套用書裡的說法,空難何其多,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就應景地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
雖然我還沒看完,但就目前閱讀的一百頁來說,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本值得翻翻的好書。
故事從一架在高空發生零組件故障導致嚴重震盪進而造成乘客死傷的客機開始,主人翁任職於生產該型號客機的製造商,她的工作是與其他航空技術專業人士一同找出該飛機出事的原因,在探索事故因果的同時,她還得面對公司高層的壓力——該公司正與中國商討數以億計的客機訂單——來自擔憂飯碗不保的工會的威脅,以及緊迫盯人的新聞媒體。
這題材乍看之下,似乎不如麥可克里頓其他賣座作品有趣——恐龍、外星人、時空旅行不是更聳動嗎?——然而這本書的迷人之處,在於其帶領讀者以飛機製造商事故調查員的立場看待空難、航空公司、媒體以致於民眾,在這樣的立場上,任何人都會發現,一場空難牽涉到的層面是很複雜的,事故的因果絕不是單一的人員疏失或零件不良可以涵蓋的,與之有關的,小至公司管理制度、大至國家管制政策都有可能。
於是,一場空難值得被關注的,絕不是冒著煙霧的飛機、或乘客的哀嚎與怒吼,然而這些正是一般媒體廿四小時輪播的畫面,這些畫面直接、簡單,而且歷歷在目,然而在幾分鐘以後,誰都應該發現,你無法透過這些畫面知道任何新的東西——還是來看看這本小說比較實在。
又,我剛發現,這本小說的中文版,似乎已經停賣了?網路上找得到的是英文版,但只是看一本小說應該沒必要那麼拼命才是,我是在政大借到的,所以我假定,其他學校的圖書館或市圖應該也有才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