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迎拍馬獻菊花,在公家機關確實很盛行——是說,私人機關不也是?——不過,我實在不確定這新聞該怎麼解讀,畢竟,此辭典中查得到陳水扁李登輝,卻查不到林義雄、謝長廷、許信良,也查不到馬先生、宋楚瑜、蕭萬長,甚至連王永慶都查不到,難道我能據此聲稱:教育部偏袒陳水扁與李登輝,漠視民進黨其他大老與國民黨其他重要成員?當然「我國河南省」這種句子確實需要修改,不過教育部需要修改之處何其多,這真的是個值得花資源修理的議題嗎?我懷疑。

教部電子辭典語詞,有「統一」沒「台獨」 

記者林曉雲、胡清暉/台北報導

「台獨」或「台灣獨立」是眾人皆知的語詞,但在教育部國語電子辭典中卻查不到,反而辭典中的「統一」例句,竟然寫「分裂的中國,最後一定會統一」,引發外界爭議。

學者質疑「過時」、「不合時宜」,痛批教育部對統獨的官方解釋應要中立,而非停留在兩蔣時代的統一思維,否則等於是替中共統戰,要求修改不適合例句,並定期更新。

經民眾投訴、媒體追問之後,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昨天下午緊急將相關例句撤除,將「統一」例句修改為「秦國統一天下後,也統一全國的度量衡、車軌寬度及文字等」。

國語會執秘陳雪玉表示,電子辭典是民國七十六年到八十三年編輯的,當時的承辦人會把統一的例句寫成「分裂的中國,最後一定會統一」,有其時代歷史背景,後來八十六年電子辭典上網之後,編輯委員會解散了,沒有再隨時代前進而修訂內容。

為什麼教育部的國語電子辭典找不到「台獨」?陳雪玉說,得回歸民國七、八十年的時代背景,台獨是後來發展出的政治社會語詞,是否要放入國語電子辭典中,必須經過專業的詞頻調查,了解台獨被使用的頻率是否普遍,再由學者專家討論之後決定是否放入國語辭典中,陳雪玉強調,不是故意不放台獨這個語詞。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王開府認為,統獨議題相當敏感,教育部的做法確實引起爭議,應該修改不合適例句,並加入「台獨」的字詞與例句。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施正鋒認為,如果教育部是中立的,統一、台獨就應要讓民眾查得到,不能只對「台獨」一詞視而不見。

學者要求修改不合時宜例句

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林建隆痛批,教育部電子辭典「過時」、「不合時宜」,等於是替中國統戰,坊間許多字典、辭海,仍停留在兩蔣時代的統一思維,例如,以「我國河南省」為例句,私人出版編輯他無法干涉,但教育部電子辭典是國家編寫的,應要受批判。

出處:自由電子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