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關係的重建、逝去景色的影像捕捉,極為討好的基本主題,讓《村之寫真集》擁有極大的戲劇潛力,操弄得好,讓半數觀眾在片尾落淚絕對不是問題,然而,由於兩個不可忽視的毛病,讓《村之寫真集》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潛力。

第一個毛病,在於全片對主角父親的描寫過於破碎。

當然,任何長眼的觀眾都看得出編劇的企圖──先以寡言、嚴厲、衝動與暴躁建立父親的既定形象,隨後藉由劇情的推移將此形象逐漸打破並揭露父親的真正形貌,讓觀眾看到他的情操、才華,以及最重要的,對孩子的期許與深深的愛。若處理得當,這將會是觀眾淚水從醞釀到爆發的完整過程。

然而,本片對父親的描寫極為跳躍且缺乏連貫性,一開始的幾次失控事件不但未能帶出父親的想法與個性,反而模糊了其失控的動機與意義,而如此定時炸彈似的父親卻又極為隨機地展露出天真而溫馨的一面,最後又天外飛來一筆地告訴觀眾父親神秘又風光的過去,轉折之大,讓人瞬時之間摸不著腦袋。

飾演父親的老演員在造型與演技上幾乎毫無問題──相較之下,兒子與其女友的演技就生澀到令人難以忍受──在這樣的條件下,要塑造一個貼近人的、有魅力的、有苦衷的父親並非難事,所以,造成如此破碎的結果,編劇可說責無旁貸。

本片的第二個毛病,在於被忽視的、對攝影本身的描寫。

父親的性格外,本片的另一重點,在於父親的攝影,對父親認識淺薄又諸多不滿的兒子最後發現父親擁有非凡的攝影直覺與感受力,從而確認了自己的不足並重新找到對攝影的熱情,然而片中對所謂父親的傑出作品──由名攝影師立木義浩指導拍攝──卻沒有足夠的描寫,讓人根本無從感受父親的攝影有何奧妙之處。

更糟糕的是,本片本身的攝影極為平凡,幾乎毫無影像魅力可言,以如此水準的影像企圖對觀眾講述攝影的神髓,簡直是緣木求魚的最佳詮釋,直到片尾,眾多照片逐一展現時,因攝影而產生的情感才逐漸被釋出,然而這已經是上字幕的時候了,編導如此慢半拍的表現方式實在令人驚歎不已。

這兩個缺點徹底箝制了本片的情緒力道,反倒是片中出現的鄉村居民們救了本片。

對習慣都會景緻的人來說,鄉村居民的淳樸表情向來是很有感染力的──至少,對我這種人是這樣的──或許這樣的認知是膚淺的,然而那種無武裝、無防備而與背景合一的表情,本身就有濃厚的治療效果,觀看之餘,心情也不自覺地變好,彷彿在那些人的表情中,看到自己本來擁有、卻無聲地逝去的最初的表情。

這也是在本片鮮少提及、但確實為主旨之一的元素──純粹的渴望、真我的追尋。在如此問題叢生的劇本中,本片的要點,反而透過絲毫不做作的配角們獲得了某種程度的傳達,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本片編導始料未及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