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陳可辛三個字的關係,讓我對《十月圍城》有了過多的期望,
以為能看到水準接近《投名狀》的歷史巨片,事實證明這完全是我一廂情願。
全片的人物過多,導致角色塑造大多支離破碎,哭點不夠低還真的很難被感動,
前三分之二的篇幅耗損在角色塑造的無效率上,最後暗殺行動的大戲更顯可笑,
我也想被單純的豪情義氣感動,但當劇情的破洞大到足以讓人的死顯得不值,
有關《十月圍城》的劇情,下篇再來談,這篇想提一下本片中的演員們,
正是這票優秀的演員讓這部敘事與動作都不怎麼樣的片保持了基本的可看性。
王學圻飾演的商人李玉堂是全片最令人激賞的角色,
我特別喜歡他資助革命黨的同時又極力護佑兒子的橋段,真情十足,
他是整部片中少數窺得事物全貌的人,也因此自保的他蛻變成革命份子的過程,
可說是全片中最有說服力——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有說服力——的片段,
在其他人大多魯莽而愚忠的氛圍裡,他是我少數完全認同的角色。
謝霆鋒飾演的車伕阿四是我第二認同的角色,他的特色說穿了就是「愚忠」,
然而謝霆鋒把阿四身為奴僕的天真與忠誠表現得鮮明而可愛,相當之討喜,
他對相館阿純的感情也頗例外地令我認同——通常我對蠢蠢的愛是很討厭的。
胡軍飾演的嚴孝國是我第三認同的角色,也是本片最令我遺憾的角色,
嚴孝國受過西方教育,但並未感染自由思想,反而更加憎恨西方諸國、效忠清朝,
如此思想保守但能力超絕的鷹犬,很適合拿來和主角一行人對照,
然而本片既沒有對他的保守思想多作描述——只有與梁家輝的短暫辯論;
也沒有對他的謀略能力有所著墨——事實上從他們的暗殺計畫來看,這根本無關腦袋,
最後根本是在大街上拼中國功夫,任何計畫與謀略都是屁,
把胡軍這塊好料用在山寨破爛版《鐵拳無敵孫中山》裡真的相當浪費,
然而看胡軍演戲終究很有樂趣,我還蠻喜歡他死前那無畏又無憾的氣魄。
以上角色的戲份不是太少、就是對劇情重要性低,砍掉了對劇情主軸影響有限,
但由於演員水準佳,所以算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如果導演的功力增加個三五成,或許能讓這些演員發揮更高的功能,
可惜本片不是如此,導致這些人許多演出反而拖累了電影的節奏,
如要盡情感受他們的演出、必須把電影節奏與主軸整個拋棄,
這對我來說相當困難,但我相信日後在電視上再次看到他們時,
我還是會對他們的演出保有高評價的。
這裡必須要抱怨的是,叫甄子丹飾演賭徒沈重陽真的很莫名,
明明是整部片名氣最高的功夫明星、卻不讓他擔任第一高手,
反而把這角色讓給留著「假賭神高傲」髮型的黎明,讓人吐血至極,
另外我把李宇春完全誤認為《戰無雙》的蔣璐霞,剛看到她出過唱片還整個嚇到。
王柏傑飾演的愛國少爺李重光是我最討厭的一個角色,
看他在街上發革命傳單的失心瘋樣,我還真巴不得他被警察抓出去打,
聽他說「我每天晚上閉上眼,想的是中國的未來」,更是讓我相當之內傷,
失智愛國電影的台詞本身就殺傷力十足,配上王柏傑毫不順暢的口才更是威力加倍,
整個讓我想代替胡軍上場直接槍殺他。
梁家輝飾演的陳少白是我第二討厭的角色,梁家輝本身的演技是無庸置疑的,
只是他講起北京話不知怎的就是土味十足,這點在《雙瞳》時就很困擾我,
然而那畢竟是情緒控制力低的粗人警察,所以勉強可以忍受,
問題是陳少白的設定是「煽動力十足」的革命份子啊!
要講那些慷慨激昂的台詞,要嘛有領袖魅力,要嘛有文人之氣,偏偏梁家輝兩者都無,
姑且不論本片有關民主與自由的台詞有多破爛,光聽梁家輝的腔調就爛了一半,
完全無法理解他憑什麼能在片中號召那麼多人、還造就一堆愛國青年。
黎明飾演的劉郁白是本片最沒必要的角色,我不知道本片原本想把他塑造成什麼,
但相較於嚴孝國、沈重陽與阿四之類的角色,我完全看不出劉郁白的必要性,
甚至任達華飾演的方天都值得更多的戲份,他死得太快讓人有夠遺憾,
再不然,把更多戲份給巨人臭豆腐、千金阿純甚至行宇飾演的打手都更划算,
相反地,我真的不知道劉郁白的亂倫關我屁事,
直接用沈重陽取代他,不但情感更充沛、也能讓甄子丹的武打更有發揮,何樂不為?
要說黎明有什麼價值,頂多就是造型討喜,從頭到尾頂了個乞丐爆炸頭,
結尾又來個假賭神高傲釐子燙,更強的是拿著鐵扇現場搞起武俠,
真不知道本片編導們怎麼想?那麼想港漫化,就徹底一點讓大家都會武功啊!
我真的不介意看孫中山跟慈禧太后比內力,只要你誠實地玩這種設定,
相反地,那麼想玩歷史與寫實,又不在角色與細節上下功夫,
活該搞出一部高不成低不就的拼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