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看完《絕地再生》後寫的,當時在網路上被批到爆,興頭來了索性又寫了一篇《絕地再生:三流科幻荒謬劇》,現在想想,那真是個歡樂又青春的暑假啊!越來越沒有力氣寫這種文章了--結論是,麥克貝,還是多拍幾部《變形金剛》吧!拍兩部怎麼夠,我希望你再拍廿部!

麥克貝,你終究是技窮了。

簡單講,這部片可算是麥克貝出道以來排名第二的垃圾--首位很明顯是戰爭肥皂劇《珍珠港》--他用兩個小時再次證明了自己的水準終究只能把電影當音樂錄影帶拍,略為複雜的劇本、稍有深度的角色,馬上就讓他底牌盡出、窮態畢現。

本片劇本幾乎沒有任何有意義的創新,但這絕對不是本片水平低落的原因。機械靈魂、人造人、複製人、虛擬生命,科幻小說在科技與生命的辯證課題方面,總是走在電影的前端,這不是把華卓斯基兄弟拱上大師地位就能改變的事實。

因此科幻電影的責任往往不是提出嶄新的概念--目前幾乎沒有任何科幻電影有這種本事--而是透過影像技術來呈現文字無法提供的視覺經驗,故事往往早就有人說過了,重點在於如何把同樣的故事說得更有趣。

然而,自《絕地任務》以來,麥克貝在敘事鋪陳方面的技巧貧乏便越來越難以隱藏,《世界末日》與《絕地戰警二》都有類似的問題,雖然有應接不暇的動作場面,但整體的節奏卻缺陷百出,為飛車而飛車、為爆炸而爆炸,故事的行進的步調,根本是直接把六部影集毫無潤飾地湊在一塊兒的水平。

驚人的是這兩片依舊可視為他近年的佳作--是的,因為《珍珠港》。

事實上,《絕地戰警二》已經讓我感到疲乏了。高速公路大亂鬥固然很壯觀,但精緻度與新鮮感遠遜於它的前身,話說回來這片僅是賣弄黑人笑料與性感爆破的無野心之作,空洞是可以原諒的,重點在夠不夠爽--但《絕地再生》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因為它太努力地想要言之有物,卻好似口齒模糊又缺乏文學造詣的人硬著頭皮即興吟詩一般--這是災難,隕石等級的災難;有人說,這是麥克貝首部不能用一分鐘講完劇情的電影--開玩笑的吧?人一分鐘能講幾個字,你考慮過了嗎?

諷刺的是,這部電影並非沒有深究鑽研的潛力設定,雖然其所有元素都是借用的,但每個元素都有經典文本的身影--烏托邦與人心控制、無菌的潔淨與濕粘的真實人性、生命與存在的認同問題、屠夫的贖罪與轉性(註一)等,只要能好好掌握任何一處,這部片就能成為麥克貝第一部有深度的作品。

問題是,麥克貝真的就是音樂錄影帶製造機而已,這是他僅有的看家本領--至少他的大銀幕作品盡是如此,本片也不例外。

所以,電影把什麼都點了一下,卻也什麼都沒說。連喬丹與林肯在現實世界該有的衝擊都如此輕描淡寫,這部片還能搞出什麼名堂?歐,我忘了傭兵隊長艾柏特的轉變,億萬製作的劇情轉折能夠處理到如此敷衍廉價的境界,我算是開了眼界--不,好萊塢總是這樣的,這種眼界年年都要開的。

是的,本片的劇情水平就像片中複製人閱讀的童書,平板、膚淺、廉價而粗糙,而本片的追殺過程像《超速快感》,整體架構像《魔鬼複製人》,然而看到林肯的覺醒,我第一個想到的反而是成本只有本片六分之一的《重裝任務》。

可笑的是,本片擁有六倍於《重裝任務》的預算,卻在沒料又愛現的賣弄手法下,將劇情的缺陷與淺薄以六倍的力道彰顯了出來。

生化公司如何以高超的心理技巧控制複製人的情緒與思考?本片沒有大作文章,只有用鈔票堆砌出的、極端類似母體培養皿概念的儲藏槽(註二)。

第一次面對世界的純真複製人會有怎樣的反應?本片的鋪陳少得可悲,不特別回想,真的會忘記銀幕上的男女才誕生不滿四年、僅有國中水準的生活資歷--考量現在國中生的早熟,我看他們連小學都不如吧。

複製人和本尊的見面,全片理所當然的高潮之一,卻近乎毫無著墨地草草略過了。在沒有合法身分的林肯來得及有太多感觸以前,本尊就被他用計幹掉了。

至於最後的情侶搶救任務,才是本片真正的經典,經典程度直逼《絕地戰警二》美國大兵如入無人之境的古巴救援行動--還真的是只配放在音樂錄影帶裡的劇情水準。

所以呢,本片像是《魔鬼複製人》、《重裝任務》、《超速快感》與《銀翼殺手》的線性組合,搭配麥克貝特有的角色膚淺與敘事零碎,造就了一部毫無新意、毫無驚奇、也毫無愉悅可言的所謂「科幻」作品。

什麼?動作場面?我想沒什麼好說的吧,去把麥克貝過去的作品翻出來,你會發現本片的水準是最差勁的,除非你很喜歡《神鬼認證二》的動作風格,但即便這樣,我還寧可看傑森包恩的拳腳與飛車。

麥克貝,你終究是技窮了。

註一:本片有著大量《美麗新世界》與《一九八四》的影子。

註二:對本片的虛擬世界有興趣的,絕對要去看《美麗新世界》,數十年前的經典創意遠比當今的億萬製作有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