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虛構的故事,湊合了從未謀面的兩個真實人物:佛洛伊德的恩師布雷爾,與十九世紀末的狂傲哲學家尼采;在這假想的故事裡,布雷爾受尼采的密友莎樂美之託,要對不願受人幫助的尼采進行心理諮詢,在這個艱鉅而勢必要欺瞞的任務過程中,布雷爾逐漸被尼采的哲學所吸引,醫者與患者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模糊。

如果你喜歡《蘇菲的世界》中蘇菲與哲學老師的對話,你應該會喜歡本書,本書虛擬的哲學心理對話,無論在內容密度或交鋒的精采程度,都遠勝過《蘇菲的世界》,看著布雷爾與尼采的觀念交戰並對彼此造成影響,你應該會有經歷了一場心理遊戲的感覺,你甚至可以試著進入其中一個角色,想像如果是你,你將怎麼應對。

除了對話上的精采,本書讓我共鳴的另一處,在於尼采逐漸接納布雷爾的過程。

我不熟悉尼采、不清楚他的哲學,然而書中的他執拗而刻意地強調孤獨、自我與戰鬥的姿態,很自然地讓我想到某部分的自己,而我一點都不喜歡那部份的自己,因為那樣的我刻意地與世界、人或生命保持距離,試圖讓自己隨時清醒並保持著某種戰鬥性的姿態,即使呼吸很平順、態度很和藹,但一舉一動本質上都與作戰無異。

這種對世界、對他人甚至對自己的不信任姿態,到底是為了什麼,我也不確定,雖然自己確實因為這部分的習慣而有所長進並變得堅強,但某種程度,這樣的姿態也不斷地傷害著自己,我總覺得自己會在某一刻裡莫名其妙地崩潰,失去習慣性的冷靜,以旁人無法理解的速度墜落到某個地方,然後支離破碎,或沉到深深的水裡。

這種可能性,要如何去避免,我一點概念都沒有。看完《當尼采哭泣》後,我想到了自己的那一部份,我的潛在恐懼仍然在那兒,並沒有因為看完本書就覺得獲得平靜或解答,然而,至少我獲得了那瞬間的共鳴;而如果你跟我一樣,習慣傾聽與幫人解決問題、卻不知道怎麼對他人正確地釋放情緒,你應該看看本書。

你的問題,應該不會解決,但你仍能得到一些寶貴的東西,就一本書所能扮演的角色而言,這樣的程度,似乎也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