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phant White

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可以忽略。

曾經,大概在80到90年代前後,

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城、香港或任何跟華人有關的地方,

都一定要有當街現殺的雞鴨、賣花的老人、包著籤文的幸運餅乾、綁著辮子的女孩,

即使台灣、香港、中國,甚至連中國城本身都未必是這副德性,

所謂的刻板印象就是這麼一回事,香港電影裡刻劃出的典型化洋鬼子,

與好萊塢電影裡所描繪的典型化中國、日本、越南,都是同樣思考下的產物,

雖然我必須承認,越南某種程度真的很像好萊塢電影裡那個樣兒……

如今,隨著泰國的崛起、曼谷的備受重視,好萊塢電影裡的曼谷印象也開始擴散,

無論是《醉後大丈夫2》、被翻拍的《無聲火》,

或這部由《拳霸》導演Prachya Pinkaew操刀的《白象》,都有類似的味道,

五光十色的夜店、慾望衡流的色情產業、胡作非為的黑道,

再加上夾在慾望與暴力之間的虔誠佛教信仰,簡單組成了曼谷的典型化標籤,

最後剩下的不過是英雄、匪徒與被拯救者無關緊要的設定,

那種發生在香港、曼谷或者紐約都無所謂的設定,

話說回來,以上的典型化標籤,去除極少數的文化標記--比方說,佛教圖騰,

幾乎可以用在所有想得到的、相對貧窮或落後的城市,

紐約的布魯克林、底特律的沒落角落、東京的骯髒邊緣、想像中的萬華,或者曼谷,

全部一體適用--畢竟,這不過是個動作文本,

城市的元素與其中的女人功能類似--沒有人在乎她是誰、有甚麼個性、在想甚麼,

不管是城市本身還是其中的女人,其目的都是增加新鮮的氣味,如此而已,

而做為動作文本,本片沒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橋段,

Prachya Pinkaew處理的槍戰還可以,

片末Djimon Hounsou以槍與獵刀在樹林裡殺死一大票黑道的戲也還可以,

就這樣了,絕對稱不上驚艷,另外Kevin Bacon來這裡裝英國人也不知所謂為何,

最令人傻眼的是,本片竟然還有一點靈異性質,

死了30年的女孩跑出來激發Djimon Hounsou的良心並指引他方向,

這麼有心,如果能改善一下最近非常疲弱的泰國鬼片,大家應該會更感激,

而行文至此,整部片讓我第一個想起來的,

不是Djimon Hounsou的拳腳、Kevin Bacon做作的英國腔,或泰國女孩們的乳頭,

而是Djimon Hounsou從片中買的一個便當,

我對曼谷的美食街裡,

那種非常適合單手拿著的保麗龍便當、以及小到有點奇怪的湯匙,真的很有印象,

然後Djimon Hounsou便當裡那種加了類似九層塔、咖哩、辣椒之類的碎肉飯,

我也很有印象,那一幕讓我莫名地懷念起泰國食物的味道,

這就是本片唯一的亮點,其他的,可以忽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