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phant White

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可以忽略。

曾經,大概在80到90年代前後,

好萊塢電影的中國城、香港或任何跟華人有關的地方,

都一定要有當街現殺的雞鴨、賣花的老人、包著籤文的幸運餅乾、綁著辮子的女孩,

即使台灣、香港、中國,甚至連中國城本身都未必是這副德性,

所謂的刻板印象就是這麼一回事,香港電影裡刻劃出的典型化洋鬼子,

與好萊塢電影裡所描繪的典型化中國、日本、越南,都是同樣思考下的產物,

雖然我必須承認,越南某種程度真的很像好萊塢電影裡那個樣兒……

如今,隨著泰國的崛起、曼谷的備受重視,好萊塢電影裡的曼谷印象也開始擴散,

無論是《醉後大丈夫2》、被翻拍的《無聲火》,

或這部由《拳霸》導演Prachya Pinkaew操刀的《白象》,都有類似的味道,

五光十色的夜店、慾望衡流的色情產業、胡作非為的黑道,

再加上夾在慾望與暴力之間的虔誠佛教信仰,簡單組成了曼谷的典型化標籤,

最後剩下的不過是英雄、匪徒與被拯救者無關緊要的設定,

那種發生在香港、曼谷或者紐約都無所謂的設定,

話說回來,以上的典型化標籤,去除極少數的文化標記--比方說,佛教圖騰,

幾乎可以用在所有想得到的、相對貧窮或落後的城市,

紐約的布魯克林、底特律的沒落角落、東京的骯髒邊緣、想像中的萬華,或者曼谷,

全部一體適用--畢竟,這不過是個動作文本,

城市的元素與其中的女人功能類似--沒有人在乎她是誰、有甚麼個性、在想甚麼,

不管是城市本身還是其中的女人,其目的都是增加新鮮的氣味,如此而已,

而做為動作文本,本片沒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橋段,

Prachya Pinkaew處理的槍戰還可以,

片末Djimon Hounsou以槍與獵刀在樹林裡殺死一大票黑道的戲也還可以,

就這樣了,絕對稱不上驚艷,另外Kevin Bacon來這裡裝英國人也不知所謂為何,

最令人傻眼的是,本片竟然還有一點靈異性質,

死了30年的女孩跑出來激發Djimon Hounsou的良心並指引他方向,

這麼有心,如果能改善一下最近非常疲弱的泰國鬼片,大家應該會更感激,

而行文至此,整部片讓我第一個想起來的,

不是Djimon Hounsou的拳腳、Kevin Bacon做作的英國腔,或泰國女孩們的乳頭,

而是Djimon Hounsou從片中買的一個便當,

我對曼谷的美食街裡,

那種非常適合單手拿著的保麗龍便當、以及小到有點奇怪的湯匙,真的很有印象,

然後Djimon Hounsou便當裡那種加了類似九層塔、咖哩、辣椒之類的碎肉飯,

我也很有印象,那一幕讓我莫名地懷念起泰國食物的味道,

這就是本片唯一的亮點,其他的,可以忽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osean 的頭像
    woosean

    天空,約定的城邦。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