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正常閱讀能力的人看到上篇〈那不是愛,那是無能與專斷!〉,
應該都不至於認為我「否定父母為我做的一切」,
不過,「正常閱讀能力」這詞本身就很弔詭,
因為正常而言,許多理當簡明易懂的文章時常一堆人看不懂,
反之,許多有眼珠就應該看出錯誤在哪的文章又會被一堆人爭相傳誦,
所以,上篇文章出現幾個閱讀能力明顯低落的笨蛋,也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先無中生有地認為我否定了父母對我做的一切,
然後再推斷我是個被寵壞的小孩,
這種神秘的推斷法到底是怎麼練成的,我實在不得而知,
可能跟楊志良「單身的比較容易得精神病=健保費該繳比較多」是同一套垃圾吧,
所以真想回應,還不知道從何回應起呢,
倒是這番低能的回應,讓我想把舊文重貼一次,此行以下是舊文:
幾個朋友的父母控制慾極強,
這控制慾從其幼年的學習活動到成年的各項決定都不斷地體現著,
控制之行以「愛」或「為你好」裝飾著,有時還會佐以「期待」或「孝道」之名,
企圖讓兒女相信「違背父母所願而追求自己的快樂是不適甚至罪惡的」,
而以下是我跟這幾個互不相識的朋友聊天時都曾出現的言談,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你的存在本身是毫無選擇的,
你無法選擇出生地,無法選擇輪廓、性別與血型,
你無法選擇身高與體型,無法選擇自己擁有什麼天分、有多高的智力,
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幼稚園與國小,可能還被迫學了從來就沒喜歡過的才藝,
你更無法選擇夠有錢、夠明理、夠寬容與夠愛你的父母,
在你什麼都無法選擇的前提下,你的父母生下了你,
沒有想過你可能討厭自己長得不夠高、不夠美,討厭這塊土地、這個國家,
可能沒問過你的意願,就把你送到寺廟或教堂裡,
對於他們不過問你意願的行為,你不用去追究,
不管他們有沒有錯,這些都過去了,沒有人天生擅長養育兒女,所以出再多錯也不為過,
然而,即使他們的行為構成了現在的你,他們也沒有替你做決定的權力,
他們從來就沒有這種權力,是過去的你尚未覺醒,才讓他們暫時取得了這權力,
而不管是否願意,你已經變成這樣的你,如果你現在已經覺醒,
那剩下的日子,就該是你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
而不管你的決定多麼背離父母的期望、多麼讓父母傷心、甚至讓整個家族都咒罵你,
只要能夠讓你自己快樂,這決定就有正當性,
父母生下你,但父母並不擁有你,你被歸在家族裡,但家族並不能操控你,
你的生命與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沒有人有權替你作主,包括聲稱愛你的父母。
父母再偉大,都不能凌駕你的自由意志,家族再重要,也沒有你的本身來得重要,
通過自由的選擇,你能夠為了他們委屈,但你絕對沒有替他們犧牲的義務,
你有的是追求快樂的權力——或者,放棄追求快樂的覺悟,
能夠決定的只有你,而不是父母,甚至家族,只是這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