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特定族群——我不確定能否以本省人或外省人區分,我也討厭這種區分,所以姑且稱之為特定族群——的年輕後代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注意,我這裡說的是不知道,而不是說不瞭解,身為深綠家族後代的我自己也不瞭解,我只能從親人口述與網路資料上略知一二,而前面所說的不知道,是一種近乎全然無知的狀態,我的某些朋友只知道二二八是個死很多人的事件,然而為何會死那麼多人?這件事對台灣社會後續的影響是什麼?他們不知道,也沒興趣,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事與生活無關。

在這裡,我絕對沒有譴責如此對二二八漠不關心的態度之意。

人絕對有權選擇自己的關切之物,在此前提之下,一個關心陳冠希到底上過的女星總人數勝過二二八死亡總人數的人,並不會比一個二二八的熱切關心者來得更卑微;問題是,二二八是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巨大慘劇,發生時間在百年以內,其影響到現在都清晰可見——看不到這種影響的人,請多與老一輩的人聊天——而其中的許多疑案、誤解與傷害,也繼續存在著,在這樣的情形下,加害者集團與其媒體竟能三番兩頭地主張要寬恕、要體貼,真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笑話。

是的,二二八是個被過度消費的符號,綠營確實有許多人以二二八的名號招搖撞騙,但這不代表藍營的政客與媒體因此獲得主張寬恕、體貼或和解的資格,既然從屬於加害者集團,面對受害者曾經遍佈全全台、至今仍有顯著卻不被關注的傷害的如此事件,必須要有長期修補與贖罪的心理準備,就算競爭對手惡意炒作、執意消費二二八的政治符號,應對的方式,也不是主張寬恕、體貼或和解,更沒資格要大家把眼光朝向未來,問題可以不激化,但絕對不能被淡化,淡化的結果是漠視,漠視的結果是更大的認知鴻溝。

有這種認知鴻溝,真正的寬恕、體貼與和解,根本不可能會發生,仇恨與隔閡,只會繼續存在於不同的陣營之間。

所以,開放心胸?別開玩笑了!等到二二八受難者與其家屬集體公開聲稱要大家開放心胸再說吧!除了他們,沒有人有資格聲稱對二二八應該要開放心胸,一如沒有人有資格建議白冰冰對綁票犯開放心胸一樣——但我們可以質疑她對死刑存廢的立場與主張——所以,這則聯合晚報的社論,根本是笑話一則,這種標題,輪不到藍營的政客來說,自然輪不到你們來說,特別是第三段,中國人的失望?笑死人了!數百年來沒有被神州、中原、大中國放在眼裡的台灣,何時成為失散半世紀的同胞兄弟了?

這根本是戒嚴時期的國小作文嘛!

二二八教我們要開放心胸

聯合晚報╱社論

今天是二二八,大家都承認,不應再操弄悲情,卻也不可忘記教訓。

六十一年前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其根柢建立在歷史性的大誤解上。被日本人統治了五十年,好不容易因為二次大戰結束才得以擺脫殖民地位的台灣人,想像著祖國中國的壯盛形象,幾乎是抱持著歡欣鼓舞的情緒等待回歸。不意,中國的現實是經歷了八年苦戰和內戰邊緣的貧困殘破。這樣的現實顯露在台灣人眼前,帶來了台灣人的巨大失望,由失望進而懷念日本,抗拒中國。

從中國來到台灣的人,又何嘗不失望?他們想像的台灣,是失散半世紀的同胞兄弟,然而真正來到台灣,卻驚駭地發現,有些台灣人口中講的是日語,身上穿的是和式服裝和木屐,有些台灣人看來與他們苦戰八年、最是痛恨的日本人沒什麼兩樣,於是在心中油然生出厭惡甚至敵意。

因戰爭所累積的艱困問題,爆發為社會暴力動盪,加以國家霸權,終於以出動軍隊屠殺收場,其實都跟這雙方之間根柢的誤會失望,密切相關。是這些先入為主的不信任燒動了仇恨,刺激了極端的行為。

這應該是「二二八」最重要的教訓,卻也不幸地是當前台灣最難深切學習的歷史功課。不信任源於無知,以及無知產生的刻板印象。當年所謂的本省人和外省人,本來在日常生活中未必有真正的溝通來往困難,也有機會滋生具體的關懷與情感。然而台灣人對刻板印象的中國,中國人對刻板印象的台灣,卻蘊生著各種從誤解陌生而來的緊張關係。

「二二八」應該教我們對負面的刻板印象戒慎恐懼,應該教我們開放心胸去設想別人的立場和感受。但是幾年來,「二二八」成為政治符碼被反覆操弄,非但沒有凸顯其歷史教訓的意義,反而藉著二二八進行更多的謾罵挑撥,製造更多的分裂敵對。

六十一年前的悲劇,到今天還是悲劇,沒有辦法從前人的錯誤轉成我們的智慧資產;反而延續他們的錯誤,強化人與人的隔閡不信任。政客別再每年每年操弄二二八了!不管要真誠反省或要和解共生,都應該從勇於打破刻板印象,體貼理解不同立場、不同意見的他人開始做起吧!
 
出處: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oosean 的頭像
    woosean

    天空,約定的城邦。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