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主義、無政府主義,或任何「以自由交易解決所有問題」的主張,
很容易遭遇這種質疑--若無法由政府來徵收私有財產,那基礎建設要從哪來?
答案其實不變,同樣要透過自由交易來解決,
傳統的說法是,基礎建設這東西屬公共財、無排他性、容易有搭便車問題,
另外建設規模通常龐大、需要靠政府介入以創造規模經濟甚麼的,
然後推得「需要賦予政府依公眾利益強徵私有財產的權力」,
以上看似有理、實際不然,
就個人層次,當你有權力強取他人的資源,你就沒有動機妥善地利用那些資源,
這點,對公務員、政客以至於整個政府來說也沒甚麼差別,
政府靠徵收私有財產提供基礎建設的直接的弊病,在於價格訊號的消失、供需的扭曲,
畢竟,政府可透過遠高於私人企業的權力進行徵稅、舉債、印鈔與徵地,
這樣的大權讓基礎建設的成本與需求都會被錯估,
某某地區真的需要這條鐵路嗎?還是部會首長與議員想在這置產並進行地價炒作?
某某公路真的只需15億元就蓋得起來?亦或徵地價格被刻意壓低、還躲著其他補助款?
不用唸太多書,應該就會發現政府根本沒有在管成本效益,
無排他性老實說也不是甚麼問題,
便利商店、百貨公司、大賣場的各種便利設施,時常免費讓你用,但那又怎樣?
人家已經想好要怎麼獲利,比方說把成本反映在商品上,或不向消費者、而向廠商收錢,
事實上,設想百貨公司與其中店面與專櫃的關係,
不就是「基礎建設提供者」與「使用者」的關係?而這有可能延伸到更大的層面。
而今天若基礎建設是由私人企業所提供,
其勢必要對成本與需求做更謹慎的評估、因為其必須自負盈損,
許多人都認為基礎建設不能獲利、只能靠政府強徵來的地與稅金來支撐,
這是懶惰、缺乏想像力的習慣性思考,永遠不要低估優秀的個人與企業能提供甚麼模式,
網際網路的誕生讓許多過去想像不到的獲利模式成為可能,
基礎建設的提供者同樣可以思考怎樣靠基礎建設賺錢,
再者,基礎建設能賺錢也好、不能賺錢也好,
透過私人企業的提供,至少真正的成本得以被反應,
當私人企業的道路要通過你家時,除非提出的價格讓你滿意,否則就是不能逼你搬家,
當道路坍方造成死傷,私人企業必須設想賠償的方式、喪失名譽與未來的營收,
這當然不是說私人企業做出來的道路或其他基礎建設會有多完美,
但因為做錯了要付出代價、所以必須額外小心,
又,這不是甚麼幻想,請想像國外私人經營的超大型主題樂園,
其中的道路、水電設施都必須靠經營者設法解決,怎麼獲利?經營者自己想辦法,
這不是消費者該煩惱的問題。
而主張自由交易的人不是神、也不比其他人聰明,不可能知道所有的解法,
同樣的,政客也不是神、不比其他人聰明,甚至更沒道德與動機去考慮甚麼解法,
而純由私人企業提供道路的方法有人在研究,《百辯經濟學》的作者為此還出了一本書,
但,他同樣不是神,他那本書不會也不該成為「私人企業提供道路聖經」,
私人企業如何不靠政府提供道路服務並獲利,這是創業以至於企業經營的問題,
應該由許多個體以想像力、誠意與獲利的心透過自由交易來完成,
而非由政府專斷地以暴力替大家做決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