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日前的舊聞,教育部召開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已通過:未來各級學校舉辦各類學生活動,要符合《性別平等法》的精神,如常見的校園型男美女選拔賽,需經該委員會評鑑後確認「無物化性別之行為」才能舉辦。

這樣的作法,顯然很難有實際效益,怎麼看都是純粹的形式主義。

就算在女性主義陣營裡,或某些女性主義陣營裡,「選美」一如芭比,是永遠應當撻伐的黑五類,教育部都作為都很難令人鼓掌叫好,以委員會審核這種行政手段根本不可能改善任何事情,無論這背後有多少的善意。

除了禁選美,就沒有其他事情好做了嗎?

顯然我們的教育體系終究擺脫不了以禁制為核心的思考模式。社會治安敗壞?找暴力與色情文本開刀;道德水準低落?讓學生遠離偏邪的材料;選美物化男女?強化審核,必要的話,禁辦。

這種心態,跟從前把健康教育課本的生殖器圖抽掉的校方一樣,似乎講得越少,學生就知道的越少,從而就越純真正派;選美活動送審,不合格就停辦,好像有了這道手續,大家就會反思,就會知道帥哥正妹無絕對,兩性也因此獲得真正的平等,萬歲!

美麗不是絕對,但追求美麗絕對有機會成為一種主動的、選擇的、正向的行為,只要人們知道獲取美麗所需付出的代價,只要美麗的正反面能被反覆而仔細地辯證討論,追求美麗、評價美麗就不會只是商業世界的陳腐遊戲。

事實是:沒有任何單位有能力遏止商業團體炒作男女外貌,而最激進的左派菁英也可能迷戀著俊美的肉體,於是圍堵、防制、禁止根本不可能成就任何事,唯有將性別與軀體的議題帶入教育體系,讓學生從小就能對性事與美貌進行討論,才有可能創造出足以做出選擇的個體。

不過,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下,能夠成為有自信與能力做出選擇的個體,實在需要很多的運氣,因為,台灣的教育體系從來就不相信學生,學生是無能的、純真的、需要保護的,最好是關在封閉的場所,灌輸、灌輸、繼續灌輸,這體系根本不想生產出知識份子,而是產出一堆滿腦子資料而遵守社會秩序的「良民」,然而設計這套體系的人,是不是良民呢?我懷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