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懸疑、暴力與緊湊度皆不足,但仍尚稱可觀。
本片由三條幾乎平行的支線構成,直到結尾才有湊巧性的交會,
編導或許想呈現《衝擊效應》那種命運交錯的效果,然而三條支線太過獨立,
離《天人交戰》的水準很遠、甚至連《諜對諜》的力道都搆不上,
因此直接將本片視為警匪短片組就可以了,
反正各支線的演員水準大體上夠格、攝影剪輯也不壞,基本可看性是有的,
只是有沒有到值得進戲院的地步,就很難講了。
各支線主角分別為李察吉爾、伊森霍克與唐奇鐸,其中我最喜歡李察吉爾那條線,
並不是因為李察吉爾表現最佳,事實上他的表現應該是最差的,
他那張臉再滄桑,還是比較接近舞男或情聖,穿制服拿槍實在太不搭調了,
當年在《軍官與紳士》裡飾演軍人,也比較像穿軍服的舞男,
非常努力在《流氓警察》裡使壞,結果仍然像得了躁鬱症的舞男,
在本片裡,制服與警槍依舊給他相當不搭,
就算不把他想成老舞男,也忍不住懷疑他是個穿錯衣服的郵差,
總之不像是長年混布魯克林的資深警察,還好他的台詞並不算太多,
大多數時候只要扳著臉、眼神疲累空洞就滿足了角色只求無過、槁木死灰的特色,
而李察吉爾在大部分電影裡一不小心就是這副德性啊,真是太合了!
另外,虛應故事、失去方向接近輕生、卻在退休前夕依良知搏命奮戰這點,
非常類似布魯斯威利的《狙擊封鎖線》,
李察吉爾於後段面對匪徒時展現的恐懼退縮也還算到位,
只是這支線最吸引我的,反倒是他與妓女之間微妙的情誼,
以及用情過度導致撕裂關係的哀傷,雖然這段情節整個砍掉也不會怎麼樣啊;
伊森霍克方面,他在導演安東尼福昆的前作《震撼教育》裡是個天真爛漫的娘砲,
本片中則成了貪污又暴力的娘砲,堪稱丹佐華盛頓的白人娘砲版,
《震撼教育》裡的丹佐華盛頓讓人覺得壞得有魅力,
本片的伊森霍克頂多壞到讓人同情,因為他是為了自己與妻兒的幸福才貪污的,
然而這種同情不可能維持太久,因為他的生活完全是自己搞爛的,
片中的他顯然不知道節育是什麼東西,似乎又熱愛領養(不大確定,請指正),
結果就是小孩養了一大票,比一般人養的狗還要多,
光靠警察的薪水怎麼可能付得起?如果又不當殺手,當然就是貪污、搜刮黑錢囉,
本片很努力將他刻畫成一個雖然不乾淨但十分虔誠(呃?)的人,
他會去教堂懺悔,地下室牆壁上放著十字架,片尾去搶毒販之前也向米迦勒禱告,
不過,不以實際的方式打理自己的生活,再怎麼虔誠又如何?
這也是本支線最大的問題——沒有建立伊森霍克非犯法不可的必要性,
到最後他被黑道從背後槍殺、倒在血泊與鈔票中時,只讓我覺得死了個腦袋差的警察而已;
唐奇鐸這段有著太多電影的影子,
臥底警察與黑道兄弟有了生死情誼、最後完全無視於法律替自己的兄弟報仇,
這種劇情從美國到香港都能找到——包括重點根本不是劇情的《玩命關頭》都是玩這款,
然而這畢竟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而是佔約三分之一篇幅的支線,
再靠掉串場,剩下的時間真的不多,讓我不大能感受他與黑道之間的情誼何在,
當然唐奇鐸的演出是夠格的(比《鋼鐵人2》好多了),要不是礙於劇本還可更好的,
衛斯理史奈普的表現我不大喜歡,他的聲音原偏低沈,在本片有刻意拉高,非常不自然,
而雖然他本身有音樂劇甚至喜劇的背景(我到現在都不大相信),
我還是寧可看他用最少的言語演《刀鋒戰士》之類的電影,
所以這一段仍是唐奇鐸的獨腳戲,雖然沒辦法感受到他與衛斯理史奈普的情誼,
看他因為擔任臥底而搞得家庭破碎,還得面對來自華盛頓迂腐又毫無正義感的官員,
在不斷黑道化直到完全失控,最後帶著警徽與警槍去替衛斯理史奈普報仇,
我不得不說,即使劇本並不好,唐奇鐸的表演仍然有一定的渲染力,
不像衛斯理史奈普,唐奇鐸的氣質偏柔,所以很容易展現某種親密的細膩,
對照到後來狂暴的復仇,那反差本身就相當可觀,
以演員來說,整部片我最喜歡的就是他了。
總結來說,我不確定這部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警察未必是好人、黑道未必是壞人這種廢話好像不值一談,但似乎就是這樣而已,
特別是片中警察,還真是一個比一個更像黑道,
就算是前半溫吞、後半正義使者上身的李察吉爾,也是在黑街努力淡化警察身份的人,
一個就算看到男人當街打女人、也能面不改色地買釣竿的人,到底是警察還是黑道?
硬要去區分,還真的沒什麼必要,畢竟政府就是最大最強的黑道了嘛,警察當然也是囉,
畢竟,好警察就像好兄弟,都能得人愛戴的,反之亦然,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通常認為壞兄弟比好兄弟多,然而壞警察真的比好警察少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