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很多的所謂的中間派,聲稱在名稱上動手腳,或者容忍兩岸定位的模糊性,可以是一種務實的方法。真的是這樣嗎?我對這種論調,非常懷疑,進一步說,這片總統選舉幾乎全世界都知道、實質上已經是國家的土地,真的能透過這種小手腳在國際上討到便宜,然後不會因為態度上的軟弱與模糊緩慢地損及其他空間?再者,堅持主權至上的人,也能和平而堅定地表達立場,更不用一面倒地妥協退讓,詭異的是,堅持主權至上的人,很容易被扣上激進的帽子,或者被稱為麻煩製造者,見鬼了,真的。
當然,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如果有人純粹是為了投資上的理由、希望兩岸局勢短暫地偏安,真的發生事情,再想辦法逃離,這我就可以理解了。畢竟,真的發生事情的話,我只會救我的家人,誰管什麼台灣主體性,要是我有能力辦綠卡,我一定立刻辦,然後聞風不對,行李提了就閃,然而,以上說的,是我個人利益式的思考,我考慮的不是國家,不是台灣整體發展,更甭提數十年後台灣的命運;反過來說,以上所謂的中間派,真的有辦法論述出維持現狀的、模糊的且有利於整體台灣的方案嗎?
外交部通令外館,公文書休提台灣
記者范正祥、李欣芳、彭顯鈞台北報導〕為配合馬總統對於台灣與中國雙邊關係採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論述,基調是「維持現狀」,外交部已經正式通電各駐外館處,今後在公文書上稱呼對岸時,要稱「中國大陸」或「大陸」,至於外賓前來台灣則使用「訪華」,不再沿用扁政府時代的「訪台」。
許多外交官接獲外交部這樣的指示之後,感到「非常驚訝」!
馬選時說愛台,今羞提台灣
有人表示,不稱對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改回稱呼「中國大陸」或「大陸」也就罷了,但為什麼不能使用「訪台」,而要使用「訪華」?
眉批:試著把這個詞翻譯成英文,就會發現有多麼荒謬。
部分行政機關昨已聽說外交部採取這種作法,這樣的作法,會不會各行政機關一律適用?有公務員說,馬總統難道不怕被罵「騙選票」?馬總統競選時不是口口聲聲說擁抱「台灣」,講「台灣向前行」、「台灣一定贏」、「燒成灰也是台灣人」,現在新政府為什麼這麼在意「台灣」,外賓訪問台灣,為什麼非得改成「訪華」?
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昨抨擊說,這種作法是去台灣化,外交部不該有這種倒退的作法。
去台灣化優先,民進黨抨擊
鄭文燦說,以稱呼台灣與美國的關係為例,現在很多人都講台美關係而不講中美關係,這種與中國的區隔已經很清楚,外交部不該有這種倒退的作法。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強調,台灣外交情勢險峻,歐鴻鍊身為新任外交部長,必須非常清楚外交工作的優先事項,以突破台灣外交困境為首務,結果外交部竟把「去台灣化」當作最優先工作,搞不清楚優先順序,這樣要如何推動並厚實台灣的外交空間?黨團予以最嚴厲譴責,將要求外長歐鴻鍊下台。
外交部長歐鴻鍊上任後首次與國內外媒體茶敘時,提到對岸都以「中國大陸」稱呼,而不是國際慣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歐鴻鍊說,這是因為我方現在處理兩岸問題的基調就是「維持現狀」,「現狀」的話,因為我方這裡是「中華民國」,如果稱對岸那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變成「一邊一國」,所以他稱對岸用「中國大陸」,對岸也可以接受。
眉批:之前不是說,中共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如果一中各表,稱對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明明很恰當呀!好在我沒有動手找資料,因為這個已經破掉的牛皮,現在再次自己破掉,蠢翻了。
維持現狀為由,稱中國大陸
歐鴻鍊指出,「我們稱『中國大陸』,他們從來沒有反對過,未表異議,所以用『中國大陸』稱呼對方是最合適的,因為稱『中共』好像也有點奇怪,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很妥當,用『中國大陸』可以區分比較清楚一點」。
據悉,歐鴻鍊上任後與外交部人員談話時,即以「中國大陸」或「大陸」稱呼對岸,也要求外交部人員以後這樣稱呼對岸。
出處:自由電子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