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氣象學家羅倫茲於1963年解釋空氣系統理論時曾經提到:「一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的蝴蝶輕拍牠的翅膀,也許會在兩週後引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這個例子如今以成為渾沌系統學的代表說明,由其而來的命名「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更是在各種學門間廣為流傳與應用。

這部電影既然以此為名,觀眾即可點題地對劇情有所預期:這是一個有關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故事,而電影從開演以來也確實引人入勝—艾文(奧斯丁庫奇)從小就是個特別的孩子,父親似乎同時擁有異能與精神病,他自己則常常不知身在何處,許多迷樣的慘烈記憶總摻雜著強迫性的失憶,周圍沒有人願意為他說明事情的經過;艾文的生命充滿謎團與遺憾,他想要了解自己的人生是怎麼一回事,卻往往無能為力,他就在這種惱人的氛圍中成長與生活著。

到目前為止,這部電影都令我相當專注而好奇—直到艾文終於了解:自己擁有回到過去的超能天賦。

穿越時空在電影界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且牽涉到的劇情規模與科技水準每每不同,大到【星際迷航記】裡企業號的時空跳躍、【攔截時光隧道】中足以塞入巨無霸客機的時空能量場,小到【回到未來】的跑車或【黑洞頻率】的無線電,而這類電影中不變的主題,總是環繞一個亙古不變的命題上:在過去與未來時間線上,一個小差錯就足以造成毀滅性的大災難。

換句話說,干預時間的結果,往往就是一連串的蝴蝶效應。

如此看來,【蝴蝶效應】唯一的優勢似乎是它的片名,雖然「蝴蝶效應」早就在穿越時空的電影中上演多遍,馬蒂失手將運動年鑑放在未來的垃圾桶上,不也連帶影響了過去父母的命運?(【回到未來二】)【蝴蝶效應】想要勝出,除非有一個明顯優於其他電影的故事或表現手法,否則它只不過是驚悚版的【黑洞頻率】罷了!

可惜的是,【蝴蝶效應】並沒有這種能耐。自從主角開始毫無節制地—或者說,毫無方法地—濫用自己回到過去的能力,觀眾就可以輕易地預測到故事的走向了。簡單的說,就是等著看他能夠把自己搞得多慘嘛!

於是,敘事線忙碌地帶我們來往於現在與過去,見證著一次次命運的改變與石破天驚的反效果,角色性格根本沒得發揮,因為沒有足夠的篇幅來塑造角色特性,男女主角淪為劇情表現的木偶,因為編導似乎胸有成竹地想靠劇情本身挑戰觀眾的知覺,然而,不就是如此而已嗎?

可悲的是,這部片如此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這是一部關於「蝴蝶效應」的電影,卻沒有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神髓呈現給觀眾,反而透過一段段匠氣十足的意外企圖造成反差效果。於是艾文失手殺了愛人的弟弟,炸斷了自己的手,炸死了自己的愛人,害死了自己的父親…雖然這些時空事件,確實造成了多年後的命運大不同,可是大部分的影響都是立即可見的—誰不知道炸斷了手會變成多年後的殘廢?蝴蝶效應之所以是蝴蝶效應,是在於微小的差異可能造成壓倒性的變局,這樣的特色在這部片裡頭幾乎沒有,簡直愧對了這個充滿企圖心的片名。

禍不單行地,這部片的缺點還未完結。由於角色缺乏立體度,觀眾多半有能力專注於劇情與設定本身,而像我這種機車的觀眾就忍不住想問:這種不穩定的能力,怎麼可能到長大才被發動?很明顯,這是一種靠回憶過去進而穿越時空的技術,結果編導告訴我們,主角大部分時候靠的是最難以喚起回憶的「文字」來促成自己的記憶,那萬一他夢到過去呢?聽到一首過去的歌曲呢?吃到記憶中的玉米蛋捲呢?這樣,會不會使他回到過去?比起念一念句子、看一看影片,生活中充滿著更多足以喚醒回憶的方式與機會,如此以來,編導要怎麼說服我相信,艾文要長那麼大,才會第一次回到過去?要我來說,他早就回去過千百遍了!

不過,就像【回到大魔域】一樣,這部片雖然有著批評不完的缺陷與矛盾,可是卻有個感人的結局。讓自己從愛人的生命中完全消失,需要多少勇氣呢?這不同於傑克為蘿絲犧牲生命,因為蘿絲終究保有自己對傑克的愛情,艾文卻從此離開了凱莉的人生,成為她記憶中一個陌生的名字;這樣的付出比性命相交更為慘烈,因為艾文不只承受了一切劇變的過程,更必須在愛情從歷史上抹去的情況下獨自面對一切,這樣的痛苦更甚於【玻璃玫瑰】中為了成全愛人前程而隱藏懷孕事實的女主角,因為再巨大的誤解,都比不上完全被抹煞而消滅的愛情。

最後,在人海茫茫的街道上,艾文與凱莉擦間而過,記憶的靈光似乎在電光石火間產生了作用,他們卻選擇了在不同的時間回首。我不禁想到〈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100%的女孩〉中,男孩與女孩最後的相遇,但他們至少還對彼此有百分之百的感覺啊!而凱莉只會模糊的記起那個叫做艾文的男孩,而艾文則抱著千百個充滿愛意、恐懼與悔恨的回憶繼續往另一個方向離去。正因為這是純粹的愛情,所以能夠不捨但堅毅地遠離。在時間的巨流裡,有幾段愛情能在蝴蝶效應的沖刷下繼續滋長呢?

艾文的離去是悲劇的,也是美麗的。這真的不是一部多了不起的電影,可是我真的很喜歡它的結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