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如標題。
前篇寫了一堆,但好像不大在講電影,所以才有這篇,
簡單來說,本片遠不如《蝙蝠俠:開戰時刻》與《黑暗騎士》,
前者結構工整、節奏沉穩,角色鮮明又轉折明確,後者單靠Joker似乎就足以撐足全場,
至於本片,動作量多質差,劇情鬆散突兀,連角色都乏善可陳!
關於動作,Christopher Nolan本來就不靠動作取勝,但本片動作已經多到不可忽視,
整個來說,開場Bane的空中劫囚、搭配動感十足的配樂很不錯,
中段Bane在地下把Batman打到殘也不錯--武打設計普通,但重點是看著Bane耍威風,
然而扣除以上,其他動作場面實在乏善可陳,
Batman與Selina A.K.A. Catwoman打傭兵無聊到像是開玩笑,Bane打證交所也不怎麼樣,
預告上很威風的炸橋、炸足球場,實際上看下來冷到有點奇怪,
緊接的是Bane既沒有魄力、也嚇不倒人的偽革命家演說,
至於照理說應該是全片高潮的最終決鬥,
就說Christopher Nolan本來就不靠動作取勝,所以動作不怎麼樣也是理所當然的,
但不怎麼樣到幾千警察跟幾千罪犯以打團體肉搏,中間夾雜Batman vs. Bane,
他媽這根本是《古惑仔之決戰高譚市》!
然後是前面被神化成妖怪般的Bane草率地被加農砲打死,
再以比起Joker劫囚成本加倍、精彩度卻折半的蝙蝠戰機vs.蝙蝠車vs.蝙蝠機車做結尾,
實在是讓人為之氣結;
關於劇情,貪心真的是毀掉一部電影的重要原因,本片想談的點比上集更多,
想談Bruce Wayne深陷Batman角色的自我毀滅與救贖,
想談Gordon背負謊言的壓力與愧疚,
想談Bane的神秘身世與影射占領華爾街vs.共產黨革命--這方面真他媽的有夠無聊,
想談已故Henri Ducard的女兒Miranda重現影武者集團未了的大業,
談完以上,還想談一下Selina A.K.A. Catwoman!東搞西搞,難怪片長快3小時!
但,仔細看來,真有必要搞那麼多嗎?
整個故事去掉Miranda,絕對可以走得下去,還能花更多篇幅把Bane描寫好,
號稱沒有人逃得出來的再生池,不講也無所謂,
順便砍掉Bruce Wayne丟進去練身體練了快半年的無聊橋段,
只要去掉再生池、讓Bane占領Gotham City的時間從數月縮短到數天,
再讓Bruce Wayne純以智取、而非伏地挺身半年打敗Bane,整片的節奏會更俐落,
演甚麼被打殘、然後閉門鍛鍊半年回來重打?這根本是《洛基》嘛!
更不說再生池根本不像甚麼人間煉獄,
彷彿像另類的風景區民宿,簡單、清潔、有第四台,伙食不錯所以房客肌肉都很大塊,
Bruce Wayne在《蝙蝠俠:開戰時刻》待過的監獄都比較可怕!
而Miranda去得掉,Selina A.K.A. Catwoman也去得掉,
最好是為了得到人生重來槍、就願意跟Bane這票殺人狂徒扯上關係,
有一種東西叫做偷渡,有另一種東西叫假證件,去國外重新發展就好了,耍甚麼智障,
要湊合Batman去被Bane打殘,請Fox或Alfred做就可以,
絕地大反攻要同夥,Blak A.K.A. Robin、Gordon與Fox也可以,
實在沒有道理非安插一個女人在這邊,
而如果非安插不可,Miranda與Selina A.K.A. Catwoman二選一、然後好好講比較對吧?
總之,沒有取捨這點很令人頭痛,最後就是甚麼都想講、甚麼都講不好;
最後,關於角色,說真的,Christopher Nolan向來不缺好演員,
如果你看到大明星就會開心,那本片真的是物超所值,
問題在於這種戲份安排,明星本事再高、發揮空間實在是非常有限,
Bruce Wayne如上集,戴不戴面具都很沒存在感,
Gordon在本集被弱化的極嚴重,根本是用來發表演說用的機器,
Alfred的眼淚很動人,但少了前兩集令人回味再三的妙語,
Fox根本是Morgan Freeman拿來賺外快用的,台詞少成這樣是趕著回家洗衣服嗎?
Miranda前段不夠性感、後段不夠殘酷,反而讓人懷念她在《全面啟動》裡的徹底瘋狂,
Bane遠遠比不上Joker,就是個會嘴砲又癡情的摔角選手,浪費了Tom Hardy,
比較有潛力的Selina A.K.A. Catwoman與Blake A.K.A. Robin,
前者在本片劇情內發揮不了過去Michelle Pfeiffer的邪惡與性感魅力,
後者直到片尾才看出內含的力量,非常可惜,
當然,如果你只是看到明星的臉就會開心,以上的批評自然沒有任何意義,
而如果你熱愛做政治聯想,沒問題,本片可以讓你想很久,很多隱喻或符號可以讓你玩,
雖然最後亮出Batman的雕像真是讓我想吐,
然後猛然想起--幹,這真的是在演《洛基》,人家也是有雕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