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奧斯丁並不是我會主動接觸的作家,並非她的文字不有趣,而是因為我娘太喜歡她,那禮教嚴密、情感隱晦再帶點限度內叛逆的氛圍極度吸引著我娘,一如嚴謹但又曾經代表叛逆的莫札特,而高中以前深受我娘文化喜好影響的我如今在體內產生了股難以克制的反動力,只要是我娘特別喜歡的東西,我總會不自覺地對其保持或多或少的距離。

開始看《傲慢與偏見》,是在前年四月的某個午後,三芝佛朗明哥度假中心的講堂,某一堂窮極無聊的文化替代役受訓演講。

坐在左邊的是在打瞌睡的鬥雞眼,坐在右邊的是永遠不打瞌睡但垃圾一堆的剛砲郭,再右邊是跟我一樣老是假裝在上課的陳中午,更右邊則是肥得跟球一樣、有七個爸爸還會偷放屁的小澤圓。已經忘記面孔與名字的講者以嗡嗡的聲音陳述著沒有人在意的講題,我就是在這時打開我收藏來殺時間的電子書,剛看完的是《麥田捕手》,緊接在後的就是《傲慢與偏見》。

耳朵要調整成靜音模式並不容易,還好珍奧斯丁的文句並不複雜,大量的對話也減低了偷偷閱讀的困難度;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沈默地看透一切的班奈特先生,在我的想像中,他必須有著融入環境的低調,雖然擁有眨眼間看穿人心的神氣,然而平時卻只是個安靜地喝茶看報的老頭;伊麗莎白的慧黠與反動必須比她的容貌略微突出,她應該有張美好而知性的臉,但不能到男人會忘記她腦袋的地步;達西先生的智性與財力壓倒性地超越了他的容貌,他的臉龐是性格的,但不會像裘德洛或金城武,這些人就算臉上塗了狗屎也能吸引上萬女人;至於軟耳根的陽光男孩賓利、歇斯底里的班奈特太太、心腸太好的珍與水性楊花的莉蒂亞則非常清楚明白,不需多餘的型塑。

當然這是我的個人想像,或許某些人會說班奈特先生應該更酷、伊麗莎白應該更美、達西先生應該更帥之類的,不過閱讀本來就是這樣,沒有影像的東西,讀者說了算。

在這樣的想像之下,我實在沒辦法太喜歡綺拉奈特莉詮釋的伊麗莎白,雖然飾演珍的羅莎曼派克—我剛發現,她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確實比綺拉可人,雖然綺拉的造型已經刻意樸實低調,她依舊不是個能靠氣質凌駕美貌的女星,說我太嚴苛吧,但她對我來說只是個身材平板的模特兒,有基本的演技,但還沒有綻放光芒,或許是她的伯樂尚未出現—這是好萊塢女星的悲哀,期待伯樂,還不如去隆乳—然而在我想像的《傲慢與偏見》中,她根本不存在。

時常站在一起供大夥品頭論足的賓利與達西,也頗不得我心。賓利最大的問題是不夠帥,他的臉讓我想到西恩威廉史考特—我還挺愛他的—只是更為稚嫩而文靜,而他那種程度的長相實在不大符合賓利人見人愛的描述,甚至達西都比他帥得多,這也是達西最大的問題:馬修麥費狄恩的俊俏度壓制了達西的睥睨與傲慢,許多應該是鄙視的眼神在他的演繹下反而流露出羞怯或尷尬之情,相較之下柯林佛斯實在是出色太多,他結合高傲與壓抑的神情根本就是走出書本的達西,很難想像還有誰能在他之後成功地詮釋達西先生。

我最喜歡的班奈特先生在唐納蘇德蘭的扮演下也變調了,他的雙眼太過銳利,所以能演瘋狂的縱火狂、冷酷的將軍或老練而孤注一擲的船長,然而作為一個班奈特先生卻太過了,那眼神太過突出,突出到很難相信這樣的班奈特先生會寡言地任其妻子打理一切,比較像是【美國心玫瑰情】裡的軍官年老後的樣子。

至於型態單純的班奈特家女人們,大體而言都算選角成功,見識淺薄又善變的班奈特太太、過動又愛作夢的莉蒂亞或傾國傾城的珍,都大致符合印象中的輪廓,甚至令人厭煩的柯林斯都很搶眼,那種臉實在很適合化身為勢利又假道學的牧師。

話說回來,雖然本片大多重要選角我都不滿意,然而有其他更搶眼的特點讓本片獲得我的注意,那就是全片的攝影與節奏。就我的印象,珍奧斯丁的基本特性是對話主體、中慢版步調,透過對話我們得以認識每個人的個性與想法,而中慢版的速度感則是十九世紀末英國莊園的生活基調,然而這兩個我印象中的特性卻沒有在這部電影中出現。或許對某些人來說本片已是沈緩溫吞,但對照小說或舊版電影、影集,本片絕對是難得一見的極快版,而且對話被大量地刪減,舞會裡大量的八卦閒聊被省略了,轉為不斷切換焦點而一鏡到底的速寫方式,同樣的手法又在後來描寫班奈特家晚間生活時出現,全家人的身影在不到兩分鐘的畫面裡被交代完畢,這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沒什麼,但我相信這是詮釋珍奧斯丁的全新方式,無論是否成功而獲得認同。

至於我是否喜歡這樣的手法?不喜歡也不討厭。不喜歡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取徑讓電影損失了很多小說裡的情境與氣氛,不討厭是因為這樣的做法或許能吸引沒耐心看一百八十分鐘珍奧斯丁電影的人,從而讓他們進入珍奧斯丁的世界,就我來說這不是一部能讓我莞爾或感動的電影,但除了選角問題外,似乎又很難責備導演做錯了什麼,所以推不推薦這部電影呢?如果你很愛珍奧斯丁,就去吧,新版本總是值得嘗試一下,至於不知道珍奧斯丁是誰的人,錢還是省下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