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美劇的規格,很容易會把日劇丟一邊,不過最近《半澤直樹》實在太紅,索性就看了一下,拍攝品質相當不同凡響,與我印象中的日劇完全不同,目前把大阪篇看完了,相當有娛樂性,雖說壞人們多半不強、好人們又過度軟弱,但看半澤直樹面目猙獰的羞辱主管還蠻過癮的,可以理解這齣劇在紅甚麼,只是我目前的感想,好像跟本劇的主要訊息不大搭調。

1. 借錢並不是借傘。

銀行晴天借傘、雨天收傘,劇中人憤恨地說道,我聽起來倒覺得莫名其妙,借錢可不是借傘,銀行借錢不是基於好心,其動機無異於你我買房地產、股票與基金--目的是收取利息,也就是說這是一項投資。當你手上的股票開始狂跌,除非這資金可長期閒置、而且你對該公司有絕對的信心,否則你將會拋售那支股票,等同於銀行把貸款收回來。這決定本身,可能是很無情的,但那又怎樣?這是投資,不是談戀愛。

2. 家庭真的這麼重要,就用行動守護它。

劇中的「家庭」有某種無上的價值,半澤會進入銀行,是因為家庭曾受到銀行的巨大影響、父親的教誨與悲慘的際遇也驅動著他。另外,即使是欺壓半澤、爭功諉過的分行長淺野匡也某種程度是愛家的,而多虧了他的家人,半澤才沒有將他趕盡殺絕。問題是,無論是慈祥的半澤之父--笑福亭鶴瓶笑起來真的很迷人--還是陰險的淺野,都不算是盡責的父親。

淺野就不用說了,炒股與以至於從事犯罪本來就是陷家人於險境的行為,半澤之父顯然是個有人情味的好人,但他最後選擇自殺,形同將自己處理不了的爛攤子丟給家人,這算甚麼?對經營者來說,公司倒閉或許很痛苦而屈辱,但這不是世界末日,就算不做到捲土重來,至少也能與家人一起面對生活上的難題--而事實是,半澤家最後還是得到了其他銀行的幫助。

想到漫畫《仁清:豪氣傷疤男》的橋段,父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即使受到屈辱、也咬著牙向流氓下跪。有人會說他沒有骨氣,但別人的評價在此並非重點,重點是保護自己的孩子、以及為了孩子而活下來--這就是所謂的覺悟。家庭如果真的那麼重要,那就拿出覺悟、以行動守護他。當然,如果承認家庭其實沒這麼重要,那就隨自己喜歡過日子吧--這也沒甚麼錯。

我受不了的是那些嘴巴上說家庭很重要、行為上卻完全對不起來的人。

3. 絕對不要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替主管做有爭議之事。

大阪篇最奇怪的橋段,就是淺野下令以不合常理的速度完成五億的貸款。就算不在銀行工作,也該看得出這命令疑點重重,更不要說淺野還刻意支開半澤、取得其尚未完成檢閱的文件,怎麼看都有詐,在正常的情況下,這時應該要取得主管書面的授權或指令,再不然就是自己想辦法蒐證,聰明幹練如半澤,怎麼會不知道做這種事、平白被主管壓著打那麼久?

4. 放任自己處於弱勢的弱者,根本不值得同情。

這裡談的不是出生貧困或有基因缺陷的那種人,大部分上班族都不是這種人,更不要說劇中的角色各個都是學經歷上等的精英。然而,這些所謂的「精英」面對陳舊官僚機器裡老朽勢力的壓迫時,大多數既不懂得取巧、又沒膽量反抗,甚至連積極出走都做不到,反而相信唯唯諾諾、能忍則忍,遲早有一天能熬出頭。有這種心態的,死不足惜,根本不值得同情。

可悲的是,這種心態的人,在東方文化裡真的很多。

這種人本身未必是壞人,甚至還可能是熱心公益的大好人,問題是他們在面對企業裡的官僚機器--還不是擁有實際暴力的政府官僚機器--時完全地臣服,不積極尋找制度的漏洞以提升自己的生存資本,沒有膽與主管正面衝撞,又不願快速增加自已的籌碼、轉到其他更友善的工作環境。不,這些人只會長年露出受害者的表情,連下三濫小主管的謬論都沒種反駁,只有在聚餐的時候痛批一下企業無情、主管無能。

事實是,不管是劇中,還是現實生活裡,大家眼中的無能主管,很多時候還真的挺無能的--連鬥爭的手段本身都是無能的,其只是利用「下不能犯上」的倫理迷信罷了,但,如果拋棄這層倫理的觀念,堅持以邏輯與可行性來與其互動,謹慎保留溝通的記錄,利用制度上的溝通手段,必要時甚至可利用現有法律,在此前提下,要被主管欺負,還真的很不容易。仔細看,就會發現主管也是會挑人欺負的--會被欺負的,通常就是弱的。

而有自覺的人,雖然未必能成為真正的強者,但至少不會成為被無能主管踐踏的弱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