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讓學生蓋布袋打人的教育方式,似乎可稱鄉土版的惡魔教室

不過,單就新聞標題與內文,似乎就感到了明顯的落差,至少我看不出鄭姓學生真的受了傷,畢竟要是受傷了——流鼻血或瘀青之類的——新聞記者會放過嗎?不可能這麼輕描淡寫的。是說,拿外套把頭蓋住是挺很扯,整個充滿羞辱與恐嚇意味,被做文章的空間太多,這老師到底基於什麼考量敢這麼做、我還真的完全參不透。

只是,以暴制暴真有那麼糟嗎?教育部的辭典對以暴制暴的解釋是:「以暴力的手段來制壓暴亂。如:『遊行示威的群眾惡意搗毀商店、房屋,警方屢勸不聽,不得已只好採取以暴制暴的手段鎮壓。』」這是不是承認警方執法時難免以暴制暴?我並不是說暴力是對的,或警方應該鎮壓,但如果面前是歹徒,難道要用愛感動他?

而如果是你的小孩被打,你打算怎麼辦?到學校替他出頭?如果這麼做會讓他感到羞辱、進而被排擠呢?如果他的對手是連大過也不怕的人物呢?如果你沒辦法送他去其他學校、或者他有其他必須留在此校的理由呢?你能擔保以暴制暴的手段絕對不會用到?不要太天真了。我們不鼓勵暴力,但我們不能忘記暴力的部分必要性。

如果不能把孩子送到安全的環境,就要教導他保護自己,你不可能去學校守護他,你也難以期待老師每分每秒的看著他,教導他正確認識敵我的差距、躲避危險,以及在必要的時候奮力搏鬥——這當然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是你的責任,暴力通常是不請自來的,在暴力跟前批評暴力的不文明與野蠻,不過是不實際的道德空話。

不過,在這個不鼓勵運動也不鼓勵動腦的體系裡,以上要求好像太過了。

離譜!師「蓋布袋」逼七生揍同學,「角色扮演體驗被欺負感覺」,家長批以暴制暴

黃任膺、鄭敏玲╱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所國中校園竟上演教師對學生「蓋布袋」、要其他學生毆打遭「蓋布袋」學生的荒謬情事;該名女教師事後表示,因該名學生經常打別的同學又屢勸不聽,於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該名學生「體驗被欺負的感覺。」家長痛批這是「以暴制暴的負面教材」;專家更表示這完全違背教育宗旨。台中市政府教育處表示若調查屬實,將懲處該名教師。

錯誤方式

該國中一名家長對《蘋果》說,這名劉姓女教師擔任一年級某班導師,上月二十四日,班上一名鄭姓學生與同學爭吵,鄭生打了對方一拳,劉姓女教師知道後,詢問:「被他(鄭生)打過的人舉手。」全班共有七人舉手,她隨即指令七名學生與鄭生留下、其他同學離開教室,並關上門窗和拉起窗簾。

無奈動手,「老師堅持」

劉姓女教師當時找來一件外套蓋住鄭生的頭,然後要七名曾遭鄭生毆打的同學,「你們都上來打他(鄭生)一下,讓他感覺被打的滋味!」其中一名學生轉述:「當時大家都有點錯愕,不喜歡這樣做,但老師堅持,我們只好動手。」

家長獲悉此事後憤而向台中市長信箱投訴。這名家長說,日前學校開班親會,劉老師還說:「這是教育專業技巧,是『角色扮演』,讓雙方互換角色,以了解對方感受。」家長痛斥:「怎麼會有這種老師?以後孩子會有正面思考能力嗎?我不要我的孩子變這樣!」

勸導沒用,「才出下策」

劉老師昨則說,因為鄭生常欺負別人、愛打人,光上學期就至少三次對同學動手,她原本僅口頭勸誡或罰鄭生勞動服務,「但事不過三,實在是柔性勸導都沒用,我才會出此下策。」

她說當天顧及鄭生自尊心,只讓被他欺負過的同學留在教室,讓鄭生「體驗被人欺負的感覺」,指示其他學生在不讓鄭生受傷情況下,可打鄭生的背部或屁股一下。她承認須自我檢討,強調日後無論是否立意良好,都不會再作出任何有體罰嫌疑的管教。

校方幫腔,「是種教育」

這名劉姓女教師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曾先後在台北、彰化、台中任教達十年。該國中教務主任說:「劉老師是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體會被人欺負的感覺,『和體會孕婦或盲人的遊戲差不多』,是一種教育過程。」他強調教師出發點是好的,或許手法不夠細膩,但只要解開誤會就好,校方不會懲罰或調動老師。

中市教育處副處長葉俊傑則說,已請督學了解此事。他強調,教師不應以教育專業為藉口來體罰,若調查屬實,將予懲處。

人本教育基金會主任張碧華質疑:「這是在教孩子反霸凌,還是在教孩子圍毆別人?應強烈譴責這種作法。」她說,鄭姓學生在教師監控下,無法反抗地被大家打,無形中傳遞「教小孩打小孩」的錯誤觀念,完全違背教育宗旨,教育處不能姑息漠視。

出處:壹蘋果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