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he-flesh-BBC-Three-2013

可能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結束得過於倉促,但仍值得一看。

殭屍在大多數文本裡都是反派,或,做為災難的延伸,

能代表人類做為野獸的原始與醜惡,也能象徵隨波逐流、放棄思考的當代行屍走肉,

總之,沒甚麼好的,

但,以上都是以自以為優越而懂得反思的人類角度出發的,

做為殭屍,其存在的意義不見得有探索的必要、更不用接受人類的價值,

獅子吃水牛理所當然,殭屍吃人也理所當然,

而《復生In the Flesh》這部別緻的殭屍迷你影集又將以上角度做了延伸,

在劇中,殭屍就像疾病,是有機會逆轉的,

曾為殭屍的人透過治療與用藥,其記憶與情感都會恢復成原貌,

這些從殭屍狀態「復生」的人被稱為半死患者Partially Deceased Sufferer,

治療完成後,他們被送回家人身旁,

然而,痊癒的半死患者外表已與正常人有所差異,

他們必須在皮膚上抹粉並戴上特殊的隱形眼鏡,以遮掩看來如屍體的外貌,

許多人歧視半死患者,

更有人將半死患者視為惡魔、逮到機會就對半死患者施以私刑,

劇中的主人翁Kieren自殺後成為殭屍,

經治療後重拾過去的記憶與情感,回到家與父母及妹妹同住,

其故鄉是以殺殭屍聞名全國的組織人類志願軍Human Volunteer Force的發源地,

即使政府四處宣導要與半死患者和平相處,

但人類志願軍的成員仍將他們視為殭屍、並以殺死他們為職志,

於是Kieren在面對自己的惡夢與罪惡感之餘,還得躲避人類志願軍的追殺,

故事以幾個角色為中心安排了幾條有趣的支線,

包括樂於接受殭屍的過往與半死患者身分、啟發Kieren好好活下去的女孩Amy,

仇視殭屍、歧視半死患者並誓言殺光他們的人類志願軍的領導Steve,

為了滿足嚴父的期待而從軍戰死、成為半死患者後卻仍處在父親陰影下的Rick,

結局算是Happy Ending與悲劇的混合,夾雜希望與悲傷,與美式的殭屍文本非常不同,

以娛樂文本來看,本劇沒有甚麼動作,血腥程度也很平常,

但我很喜歡其中傳達的情感,

這是少數能將「殭屍」這角色與人的距離拉近的文本,

讓人看到殭屍不過是個與人類進行生存競爭的生物,不比人類低級或邪惡,

事實上劇中的某些人類看來比殭屍還邪惡,

執著於過往榮光的人類志願軍成員在小鎮上白吃白喝、作威作福,

將毫無危害的半死患者拖出來槍斃,與中世紀列殺女巫的宗教暴徒沒甚麼差別,

事實上人類志願軍確實是教會的延伸組織,

諷刺的是教會的人表面上排擠半死患者、私底下卻與半死患者進行性交易,

某人類志願軍成員被殭屍咬傷後,即使他不會因此變成殭屍,

其他成員仍以偏見排擠他、將其向狗般囚禁起來,

相較之下,殭屍反而像是沒有特別邪念的自然猛獸,大殭屍還會照顧小殭屍呢!

而劇中丟出來的問題,關於人類能否與半死患者共處這問題,

其實可視為對所有異類的包容與接納的理想,

這裡的殭屍,是所有紛爭中被「非人化」的異類的象徵,

在戰爭中,敵國的士兵以至於人民都被非人化、將他們殺死是理所當然的,

沒有戰爭,外交紛爭中的他國人民也被非人化、被視為可連帶懲罰與踐踏的客體,

沒以外交紛爭,單純的外籍移民也能被非人化、背負著搶工作與破壞社會的莫須有惡名,

對半死患者的未來,本劇採取的是比較樂觀而帶著希望的視角,

然而我卻沒辦法這麼樂觀,

至少,我對我所在的當代的台灣就沒有這種信心,

不用到殭屍,許多人對從未危害自己的中國人、外籍勞工以至於歐美人都有異樣的敵意,

言語歧視只是小意思,實際支持損人不利己的政策是常態,

在適當的氣氛下,對外來者進行非理性的排擠以至於暴力的踐踏都是可能的,

半死患者?在台灣,應該會在街上被直接分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