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_hill_revelation_3d_ver4

小時家裡訂了《消費者報導雜誌》,其中有很多有趣而實用的測試,

比方說有一期的主題是市售洗髮精的洗淨力測試,

結果發現幾個名牌靠香精與泡沫撐場面、其洗淨力還不如比較便宜的小牌,很棒的一期,

也因此當時對消基會這組織印象非常好。

現在,消基會有時仍會提供值得參考的產品情報,

然而消基會更常做的是鼓吹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政府介入管制產業,比方說以下。

消基會:網購平台應建立實名認證制度

消基會今天舉行記者會,以消費者向該單位投訴的網路交易糾紛為例,

指政府對網路交易平台缺乏規範,缺乏區分B2C或C2C賣家,

加上帳號認證未採用實名制,對消費者缺乏足夠的保障,

歷年來引起許多消費糾紛案例,盼望政府加強對網路交易平台的規範,

並建立實名認證制度。

節錄自:iThome online

消基會的主張非常可笑,

網路購物發展這麼多年,早就發展出在匿名的前提下順利進行跨國交易的方式,

確實有人會藉此搞詐欺,也因此各個平台很早就以「評價」來協助交易者互相判斷,

大家都知道所謂的評價就像人的信用評等,可用以評斷虛擬個體的可信度,

當然,身分可以偽造、評價也能偽造,

而如何防止評價被偽造、就是網路購物平台長期努力的目標,

就算不盡完美、只要平均而言能維持水準以上的評價系統,此網路購物平台就值得信任,

相反地,如果某網路購物平台評價系統失靈,

失去信心的消費者會另謀他途、其他網路購物平台可因此趁勢崛起,

而消費者選擇網路購物平台的因素有很多,

某A最在乎的是價錢、某B最在乎的是商品樣式、某C最在乎的是安全,大家各有所好,

也因此要不要採用實名制、交給網路購物平台去決定就可以了,

網路購物平台依其目標市場與獲利結構、會自行選擇最適合的認證與管理方式,

消費者亦能依其風險偏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網路購物平台,

萬一真的發生消費爭議,那消費者、商品賣家與網路購物平台可再進行協商,

至於怎樣協商,這又是另一個成本效益的問題,

簡單來說,並非所有消費爭議都值得上法庭,為100元的商品鬧上法庭就是愚蠢的行為,

在夠健康的市場、配合良好的仲裁服務,

即使是消費爭議處理、也能在盡可能符合成本效益的情況下獲得解決,

奈何目前的市場就是極端不健康、司法資源的誤用或濫用也早已司空見慣,

再加上習慣要政府當保母、面對問題不懂得思考的消費者非常多,

導致消基會這種組織能據此訴求政府大幅介入、以踐踏私人財產的手段來干預私人企業,

這結果顯而易見--官僚的增加、政府的擴權、網路交易成本的提升,

再說,相較於網路購物平台,政府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消費」爭議,難道比較少?

且看政府主導的健保、電力、教育等領域,盡是品質低落、價格過高、公害污染等問題,

比起來,大部分網路購物平台根本是模範生等級,

然而消基會仍跳出來說、政府應介入主導、強迫網路購物平台以某種方式做生意,

這其中的假設是消費者沒有能力依風險自己選擇、基本上就是白癡,

問題是把消費者當白癡、並不會因此讓政府的能力提升,

只會讓政府有更多藉口擴權、花錢,最後還可能侵權,而這就是消基會能達到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