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rl_with_the_dragon_tattoo_ver4.jpg

可能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不難看,但不會想一看再看。

原本就沒有非常喜歡小說--殺時間不錯,就這樣而已,

當時覺得,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部曲就像是加了一堆繁瑣背景的《火線追緝令》,

如果說你對瑞典很有興趣,或者對社福網與移民管制能衍生多少貪污與暴力毫無概念,

那,或許你能從那些繁瑣的背景裡得到一點樂趣,

除此以外的,應該對對那些交代感到不耐,

對我來說,Salander被人利用法律與制度剝削的細節,算是比較有趣的,

其他都太常識,很想跳過,

角色方面,當然是Salander最有趣,Blomkvist、Erika或兇手則都很功能性,

書裡看不出Blomkvist哪裡有魅力,倒是知道他相當不缺女人,

Erika是個有魅力的角色,但沒有她、好像也不會怎樣,

兇手則是時間到了就出來自白,做為極重要元素的他並沒有撐起天秤另一端的重量,

以上是書的部分,到了電影,也差不多是這樣,

或許是礙於篇幅,電影刪除了書中的大部分社會描寫,兇手家族中的敘述也省略了大半,

這樣沒甚麼不對,只是連Salander被政府搞的作品都被精簡化了就很失敗,

畢竟這真的是書中的精華之一,

沒了這個,Salander不過就是個話少、不介意露乳頭、動手夠狠的天才少女,

要說是精通電腦、但比較不會武打的Hit Girl也行,

角色本身當然是討喜的,Rooney Mara的詮釋相當不錯,從狠度到性感度都很恰如其分,

對沒看過書的人來說已經夠了,但對照到書的部分,就會覺得相對單薄,

別忘了電影可是耗了158分鐘,絕對有空間好好處理Salander,

甚至還有多出來的時間把兇手處理得更吸引人,

當初《火線追緝令》也不過127分鐘,整整少了半小時、包含的象徵與訊息多更多,

相形之下《龍紋身的女孩》反而迷失在可忽略的細節裡,

白白浪費了Salander這個大好的角色,

當然,Daniel Craig的帥氣度是夠的,自然解決了Blomkvist的吸引力問題,

但如同小說,這角色的重量仍然不夠,也缺乏外表以外的吸引力,

要在這種篇幅下處理他、Salander與Erika的關係而不淪為賣弄情調,還真是辦不到,

如果說《火線追緝令》是一杯乍看之下單調、喝了卻令人醉到七竅生煙的烈酒,

那《龍紋身的女孩》就是杯子邊堆滿了薄片水果與塑膠小傘、喝下去卻只有4.5%的淡酒,

那些薄片水果與塑膠小傘讓你不得不承認其費盡了心思、甚至味道也不壞,

但很難說想要再來一杯,就是這樣的程度,

這是彆腳的《火線追緝令》,而我非常願意在忘記這部片之後重看《火線追緝令》DV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