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i_tue_ma_mere_ver2.jpg

即將提及本片劇情與結局,一句總結:毫不矯作的真情流露,值得一看!

以青少年為題材的電影若不走商業化路線,

很容易淪為成年人對青少年的膚淺幻想,風格更容易走向自溺而不知所云,

我非常討厭的《迷幻公園》就是一例,

而許多以青少年為目標市場的廣告作品過度使用嘻哈與街舞元素,

也是類似的業界成年人墮落不動腦的現象反映,

然而,年輕導演也可能把故事說得很難聽,

特別是自恃過高的新銳,很容易迷失在形式與自言自語之中,

初次看到《聽媽媽的話》的預告,我以為本片就是類似這樣的作品,

畢竟,整部片講的就是青少年對母親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緒,

而其自傳性質又很濃厚,要淪為自以為是的不成熟作品實在太容易了,

結果看了DVD之後,我整個大為驚豔,

全片敘事毫不做作,角色間的情感傳遞又非常直率,相當能引發我的共鳴,

從頭到尾約有90%的篇幅用於處理男主角與其母親的衝撞,

男主角是個帥氣的平凡高中生,

有那麼點才氣但非常自我中心,從小被寵壞、情緒控制能力大有問題,

看他對母親毫無來由的冷嘲熱諷,真會讓人想代替他母親將他打回子宮裡去!

當然,做過青少年的我們多少也曾受不了父母親的行徑,

差勁的品味、跟不上時代的迂腐意見、難看的吃相或其他有點丟臉的姿態之類的,

但為了這種小事跟父母不斷惡言相向的經驗,至少我是想不起來的;

而男主角的母親也不是什麼模範媽媽,

小時候過度寵愛男主角的部分姑且不論,後來的管教方式實在不算高明,

身為單親家長的她確實值得同情,接送男主角、工作與家庭瑣事的重擔清晰可見,

但這仍不能彌補她惡劣的溝通方式,

她覺得男主角與自己漸行見遠,實際上卻不見她傾聽他的需求,

雖然做為莽撞青少年的男主角確實不是什麼溝通高手,

但他仍然曾試著對母親好聲好氣地提出請求,

結果母親通常把他的話當耳邊風,白天才答應的事,晚上就可以翻盤,

而且翻盤的態度又是那麼理所當然,說穿了就是「你是我生的所以我說了算」,

後來覺得兒子難以管教,結果私自與已離婚的丈夫商量,

完全不顧兒子意願地將他送到素以管教嚴厲出名的寄宿學校就讀,

讓他遠離自己熟悉的環境、朋友與情人,

這段絕對能讓所有曾在年輕時受制於父母、感到人生毫無出路的觀眾感同身受,

如此違背兒女自由意志的干預,就算以「愛」為名又如何?

許多父母總是有自己是為了兒女好、兒女長大了就會感謝自己的幻想,

殊不知事情會發展至此自己要負上大半的責任,

就像電影演的那樣,

母親在把兒子寵壞、不善傾聽又建立不了一致標準,怎麼可能管教得了兒子?

輕易地對兒子的生活進行擺弄、卻又期待已簡單的示好表達自己的善意,

這種奢望怎麼可能達成?

本片原名「我殺了我母親」,就是在傳達男主角那難以言喻的憤怒,

做為兒女的我們對父母顯然未必會有想殺了他們的恨意,

然而就算有這種情緒,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片中的母親說穿了只是情緒化、反覆不定、把孩子丟去寄宿學校而已,

在台灣,把兒女吊起來打、將其與情人拆散、左右其工作、干涉其婚姻,

都是到了當今都還很容易找到的案例,

就算有人倫禮教的協助壓制,要完全不對這樣的父母產生恨意,也太困難了吧!

不過,除了極少數極端的案例,親子的羈絆終究是難以打破的,

片中的母子雖然無時無刻不處在緊繃的狀態,

但骨子裡他們仍深深地愛著彼此,

男主角被母親找到的影音日記尤其真切,

那種對母親——當然,對父親也是可能的——稱不上濃烈但又願意捨命維護的情感,

正是不折不扣的所謂的親情,

雖然親情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衝突與傷害也會繼續產生,

然而那可能虛妄但對當事人而言可能有著絕對實感的聯繫又是許多人賴以維生的力量,

那聯繫可以令人迷惑、可以讓人感動,

而只要聯繫沒有消失,所謂的親情就能驅動人繼續努力著,

就像片尾母子的和解,根植於他們僅有的、多年前的美好回憶,

回憶不能當飯吃,他們很可能還是得繼續誤會、爭吵甚至撕裂下去,

但只要那回憶、聯繫與羈絆繼續存在著,母子關係就不會改變,

就會繼續是那稱不上濃烈但又讓人願意捨命維護的情感,

這樣的情感在本片裡獲得極真切直率地表現,

非常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