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n_legacy_ver20.jpg

外部性,就像公共財、壟斷或資訊不對稱,是許多人用來支持政府介入的大絕,

隨便挑一個拿出來,許多人就瞬間被說服了,

至於政府介入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會造成更多問題,卻鮮少有人能說清楚,

現在,如果有人想主張:

1、機車車禍的外部性非常高;

2、透過政府強迫機車乘客戴安全帽能有效降低此外部性;

此人至少要能夠說明以下,才能為以上主張提供足夠的說服力:

1、衡量騎機車出車禍的外部性的方法;

2、「政府強迫機車乘客戴安全帽」與「降低機車車禍之外部性=死傷」之因果;

3、「政府強迫機車乘客戴安全帽」不會產生更糟的效應,即「非預期效果」;

必須說明的是,以上說明「未必非為實證不可」,

在現階段缺乏實證的前提下,以經濟或其他學科的邏輯提出「推想」是合理的,

然而,如果連基本的推想不提的話,沒有說服力也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部落格並不是發表論文的地方,

沒有人有義務在無償的情況下為自己的理念提供詳盡的說明或辯護,

就像我也沒興趣與許多我瞧不起的人分享太多,

問題是,若自己先行採取質化的說服方式,

卻對其他人以類似方式的質疑嗤之以鼻,這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值得強調的是,許多質疑並非衝著「機車車禍的外部性很大」這點而來,

而是針對「解決此問題的最佳途徑=政府介入」在談,

如果認為有此質疑的人必定信仰無政府主義或自由意志主義,那誤會可大了,

相信政府功能的小政府主義者也可能有以上質疑的,

因為除了市場失靈那幾個大絕,政府介入的「非預期效果」也不可輕忽,

為了環保理由反DDT結果造成數萬人死於瘧疾,

推廣美式足球的保護設備結果讓此運動變得更暴力、造成更多運動傷害,

或者強迫車廠加強安全措施、結果反而降低駕駛人的安全意識、造成更多死傷,

都是被許多人忽略的、血淋淋的例子,

這也是赫茲利特在《一課經濟學》裡反覆強調的:

壞經濟學家只注意政策對某個特殊群體已經產生或者將要產生的影響;

好經濟學家還會深究政策對所有群體產生的影響。

至於碰到質疑就把「實用性」拿出來說嘴,這叫做混淆焦點,

現在是在談「問題A的最佳解是措施B」這件事,

直接回「質疑我的人所主張的,現實世界中都不存在啦」並沒辦法辯護什麼,

而「教科書裡的理想政府也不存在」,

許多人聲稱自由市場的主張只存在於理論中、並舉著福利經濟學的旗子支持政府,

卻忘記了福利經濟學裡描繪的政府跟現實的政府也有絕大的差別,

更忘了許多號稱是市場造成的問題其實是人為扭曲、特別是政府介入的結果,

許多號稱是政府造成的問題——咳,就是政府造成的問題,

結果就是拿著放大鏡挑自由市場的毛病,卻帶起哈哈鏡來檢視政府效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