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_ver2.jpg

初次看到瓦特布拉克以〈進口商〉為標題進而為其辯護還頗令人疑惑的,

看了內文才知道布拉克指的是「進口商品或服務、進而造成本地勞工失業的人」,

確實,絕大部分的人雖然不直接咒罵進口商,卻通常支持著某種貿易保護,

我們常聽到人說,外國農產品進口應該被管制,以保護本國農民的權益,

外籍勞工=國外進口的勞動力應該被管制,以保護本國勞工的權益,諸如此類的,

以上想法聲稱「透過禁止或限制外國對本國進口特定產品,國人將獲益」,

或者,以相反地形式可呈現為「若外國能對本國進口特定產品,國人將受害」,

稍有概念的人都知道,以上主張純屬妄想!用一個極端的例子即可反駁:

如果以上主張為真,那同樣的邏輯應該適用於美國州與州之間才對,

畢竟美國各州就面積還是人口而言,都足以稱之為國家了,

或者我們可把眼光換到台灣來,限制台北與屏東間的商品流動,應該是好的吧!

畢竟屏東人會跟台北人搶的工作,輸入屏東的蕃薯也會讓在台北種蕃薯的人受損!

以上說法荒謬嗎?大概吧,那為何把台北換成台灣,把屏東換成中國或美國就有道理了?

事實上,無論是台北跟屏東,還是台灣、中國與美國,其邏輯都不會改變!

透過自由貿易=自由地進出口,產品、資金、勞動力得以自由流動,

資源也會往更有效率的地方移動,

適合在屏東種植的農產品沒必要浪費台北的資源去發展,

適合在台北經營的金融產業也不用浪費屏東的土地去維繫,

擴大到台灣、中國與美國之間,這就是經典的「比較利益法則」在談的,

對此有興趣的,應該不會對布拉克的簡單陳述感到滿足,

建議參考羅素羅伯茲的《貿易的故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抉擇》,

該書有更豐富而詳細的詮釋。

最後,就本篇稍作延伸:擁抱自由貿易,是否意味著應該支持ECFA呢?

答案很明顯是否定的,ECFA是個龐大而充滿限制的協定,

許多商品不是尚無法進入市場、就是仍會被課上一定的關稅,

更不要說這中間可能被交換的政治利益——政治利益到頭來仍得在經濟上付出代價,

而馬政府總是將反ECFA者抹黑成「鎖國或保護主義者」,明理的人都看得出這是鬼扯,

確實,不少反ECFA者確實有保護主義的傾向,

然而,就算支持自由貿易,也能對馬政府長時間說不清ECFA內容與逃避監督進行抨擊,

更有甚者,支持ECFA是否等於支持自由貿易?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用太仔細追蹤許多商業大老的言行,

就可發現其在企圖進入新產業或新市場時往往會聲稱自己支持自由貿易,

然而在時局較差或競爭者進犯時亦可能轉而支持保護主義、或要求政府補助,

同樣的態度亦出現在馬政府(或,所有政府)身上,

其口口聲聲把自由貿易掛在嘴邊,實際上卻不斷地將黑手伸到產業界,

從操縱貨幣到制訂多種經濟法規都是破壞市場機制的破壞手段,

會相信這些雜碎支持自由貿易或自由市場,除了腦部極度受創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參考:《百辯經濟學》P.233-244

延伸:《貿易的故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抉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