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jpg

以我來看,小說的前三分之二很精彩,結局卻是最大的失敗。

電影整體偏向平淡,不過仍能靠畫面、音樂與演員賺取基本分,結局也較平實。

最令我遺憾的是:原本可以極大化的衝突,在電影中卻被淡化到極次要的地位。

安娜所承受的委屈與痛苦,絕對能以更深刻的方式展現給觀眾:

更多的回憶、更多的抽血、更多的擷取骨髓,都能讓觀眾體會安娜的處境。

然而,本片把過多的篇幅用於費茲傑羅一家的和樂畫面,讓人相當莫名其妙!

衝突當然不是這個故事的全部,然而因為篇幅有限,衝突才需要被放大。

而在連續的衝突之後,所有的和解、冰釋與放手才顯得珍貴。

就這點而言,本片的編導在累積戲劇能量方面只約略高於及格而已。

不過一如前面所提:畫面、音樂與演員稱起了這部電影。

特別是畫面,從剪貼簿式的開場到後面實體的剪貼簿,真的是非常別緻的設計!

比起《天外奇蹟》裡的冒險小書,凱特親手做的剪貼簿有著絲毫不輸的感人度。

演過《小太陽的願望》的安娜依舊亮眼,不過本片的角色沒有給她足夠的空間。

飾演母親的卡麥隆迪亞很棒,徹底脫離了金髮花痴的形象,堪稱下一個莎莉賽隆。

《捍衛戰警:喋血巡洋》的傑森派屈克成了徹底地中年老爸,令人欷噓。

亞歷鮑德溫已讓人欷噓不起來了,相當稱職是真的,但誰想得起他過去的英姿?

而傑西的角色,跟書中一樣讓我覺得不必要,直接砍掉算了。

回到電影的主題:以基因技術造出專以捐贈血、骨髓甚至器官的孩子,正確嗎?

以既有的道德觀念來說,毫無疑問是難以令人同意的。

不用考慮基因技術這段,只要考慮誘騙年幼的妹妹捐腎臟給姊姊就可以了。

莎拉做為母親不管擁有多麼堅強地愛,都不能掩蓋其犧牲安娜的不義事實。

冠冕堂皇的愛的背後,說穿了就是強逼安娜把自己的內臟掏出來的暴力。

就算能體會莎拉對女兒的愛,我很難理解有誰能認同她如此堪稱暴力的行為?

是說,對很多人而言,孩子根本是父母的財產、所有物,所以真的很難說。

姊姊的守護者,也是個孩子,也是需要守護者的。

然而,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常常是沒人守護的。

更何況是這種被創造出來的、作為延長姊姊生命的、工具性的存在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