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文章都在印證貓熊這動物是政治工具,這樣還有辦法在結尾罵別人泛政治化?

聯合筆記:貓熊物語

聯合報╱張佑生

外表似熊,舉動像貓,其實不十分像熊也不很像貓,卻怪得非常卡哇伊。無論叫牠「熊貓」或「貓熊」,都是人見人愛。

貓熊當作國際禮物,歷史上可溯至西元六八五年。唐朝女皇武則天送了兩頭貓熊給日本天武天皇,此後,貓熊一直都是極珍貴的外交禮物。

現代的「貓熊外交」,則溯至一九五七年,毛澤東向蘇聯贈送了一隻貓熊「平平」,慶祝俄國共產革命四十周年,後又送了一隻「安安」作對。毛澤東希望老大哥支援發展核武,蘇聯雖派遣核子科學家到大陸,卻沒有轉移核心技術。最後,中共靠著蘇聯科學家留下的斷簡殘編,以中國科學家的努力自行研發出核武。

一九七二年,毛澤東送了「玲玲」和「興興」給華府,當作尼克森總統訪問北京的回禮。此時,貓熊變成中共走出「竹幕」,面對西方世界的象徵。

尼克森造訪前,北京當局已在聯合國安理會取代了中華民國的席次。尼克森訪問大陸的兩年後,鄧小平復出,埋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伏筆。其後,中國先後將廿隻大貓熊或贈送或租借給日、法、英、德及西班牙等九個國家。

二OO五年五月,北京當局宣布贈送團團和圓圓給台灣。但是「反分裂法」在當年三月才通過,兩岸氣氛欠佳,貓熊難以成行。今年政黨輪替,貓熊可望來台;綠營卻大談「貓熊誠可貴,主權價更高」,指控馬政府「為了兩隻貓熊,賣了台灣主權」。象徵親善的貓熊,一下子變成「特洛伊木馬」。

團團、圓圓昨天來台,有綠媒卻批評,一隻台灣黑熊一年才編列十萬元預算,照顧兩隻貓熊一年卻要三千八百萬元,「大小漢」怎會差那麼多?批評還稱,台灣黑熊若多長點白毛,生在中國,馬政府一定把牠「當成皇帝一樣伺候」。有人是愛屋及烏,有人卻恨馬及熊。

把黑熊和貓熊拿來對比,也接近「張飛打岳飛」了。好好的「貓熊物語」被泛政治化至此,讓人目瞪口呆。

出處: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