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簽約的象徵性行為,讓我想到美國之前的新貞操運動,運動收場於一堆人毀約上床、另一堆人則技術性守貞自爽,運動在美國明明全面失敗,台灣還有個教會學校模仿其發行腦破貞操卡!所以說,在這個核彈比腦袋大就可以公然違反國際條約的世界,那些相信象徵性合約能發揮作用的人,應該簽約放棄擔任醫療、交通或任何攸關他人性命的工作,免得發個失心瘋就害死一堆人。

教部出怪招:學生簽約不自殺

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指出,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所以國中小學要推動為期一年的「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並發下柯氏憂鬱量表、心情指數檢測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等,要求老師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後填寫。

輔導老師說,教育部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簽下的約定負起責任;但真正想自殺的學生,對自己生命和家人的責任都不顧了,怎會因一紙約定就不自殺?

更讓輔導老師們覺得離譜的是,要老師藉由平時觀察學生的憂鬱傾向,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篩選出具自殺危險性的學生。量表裡需要老師回答的問題包括「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他打算何時自殺?」「他若自殺,獲救機會有多高?」「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去自殺?」

吉貝國中校長胡正孝認為,量表沒有切入重點,學生憂鬱通常是因為課業壓力及同儕關係不佳。馬公國中校長許喬松也說,約定書只是形式,要防止學生自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原因,藉輔導與家庭訪問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教育部官員說,這項自殺防治計畫,從大學生到小學生都包括在內,而大學生自殺數比其他學級都多,所以輔導人員的受訓之前都集中在大學,不少國中小學老師還沒受訓,對執行方法因此產生差異。

教育部主導這項計畫的訓委會常委、柯氏量表發明人柯慧貞說,「他們一定是誤會了,絕對沒有叫老師預測學生何時或如何自殺。」

柯慧貞與精神科醫師也指出,簽訂「不自殺約定書」是心理諮商常用的手段,可延緩當事人自殺。

新聞出處:雅虎奇摩新聞

眉批:連自身性命都要跟他人簽約才願意維持的你,還是趕快去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