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歡飯糰了。

每個人心目中的幸福食物,不盡相同,有人是麻醬,有人是巧克力,有人是拉麵,我的話,則是飯糰,不是造型漂亮的日式三角飯團,而是不管怎麼包都不可能對稱美麗、可以的話料多到滿出來最好的傳統飯糰。

記憶中的第一顆飯糰,是新店舊家巷口,在馬路邊以透明塑膠布隔著、一大早就在烤燒餅、炸油條的早餐舖。

我隱約記得有一個奇怪的假日,爸媽不知為何必須放下還是國小的我去上班,所以媽媽特別留下買早、午餐的錢給我。

結果我把所有的錢,買了五個飯糰回家。

我已經忘記了那飯糰的味道,那一定是非常普通的飯糰,尺寸普通地大、油條普通地老、肉鬆普通地黑的那麼普通的飯糰,但是那一天我非常開心,吃著已經冷了硬了的飯糰,看著無論以現在或當時來說都很無味的三台,然後非常地開心。

記憶中最大的飯糰,也在新店,那是國小五年級,父親第一次買了毫無配備的陽春喜美房車以後,每幾天就會特地繞過去一次的早餐店,地址不祥。

負責包飯糰的,是年歲約莫四十的老闆娘,屆齡五十的老闆在一旁炸著油條,跟我一樣穿著國小制服的少年,則在熱鍋旁邊煎著蔥蛋,我記得母親總在前座稱讚那小孩是多麼地乖巧,以及我是多麼地幸福,標準的習慣性機會教育。

那是個飯糰一顆只要廿元的年代,而這裡的飯糰更是史無前例的大顆,我到現在都記得那顆粒分明的糯米、爽口鮮香的肉鬆、清脆卻不焦黑的油條、新鮮的酸菜,還有現煎的滑嫩蔥蛋,彷彿壘球般的厚實質感,拿在手裡、吃在口裡都可令人滿足一整天。

搬到北投,是國中以後的事情了,物價悄悄地上漲,壘球般的飯糰也很少見了,而我在北投的第一顆飯糰,是復興公園對面的小攤子買的。

賣飯糰的大嬸嗓門很大、招呼很親切,惟獨飯糰奇小無比,廿五元一顆的長扁型飯糰讓我想到放大的膠囊或蟑螂蛋,薄薄的糯米裹著些微的肉鬆,這哪是飯糰,這根本是「油條裹糯米」,所以雖然那大嬸人真的很好,但好人做出來的飯糰一樣讓人無法吃飽。

於是,那裡的飯糰,我只買了那一次,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大嬸和小攤子就不見了。

北投還有很多豆漿店,永興路上的早餐店、香港燒臘店旁的豆漿店,無論是飯糰或老闆都不會讓我感動或想記憶的幾間店,倒是提醒我沒有工作的那段時光,毫無目的的隨處亂走,在中午或晚上在豆漿店買一顆熱騰騰的飯糰和冰米漿,然後對著電視邊看邊吃,那真是永遠美好的時光。

高三的我,每週要到衡陽路的「三越」補習班補化學,有時會到同一條路上的豆漿店買晚餐,飯糰也是我最常選擇的菜色,不是因為好吃,事實上他們的肉鬆跟木屑差不多,只是純粹覺得拎著飯糰去上課,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而已。

高中畢業,我進了台大,台大的第一顆飯糰,在公館的水源市場外。包飯糰的,是一個五十幾歲的、疑似客家人的大嬸。事實上,我從未問過她打哪兒來,只是看她略為發服的身材與灰白的頭髮讓我想到我住在屏東的、客家人的阿姨們,大嬸的神氣,跟阿姨很像。

飯糰則讓我想起新店的第一顆飯糰,類似的大小,想像中的、類似的味道。

台大的第二顆飯糰,在水源市場對面,第二活動中心外側的人行道上,包飯糰的,是一個六十來歲的婆婆,另一個爺爺會在一旁把婆婆包好的飯糰放進袋子裡然後收錢,跟對面大嬸的飯糰大小類似,只是多了單摻花生粉與油條的素飯糰,爺爺收錢的樣子非常客氣,好像你給他的廿五元是廿五萬似的。

我很喜歡這一對老人家,說不上來為什麼,我有時會想像他們一起推著小車回家的樣子。

台大的第三顆飯糰,也是我今年仍有回去買的飯糰,是小小福的大飯糰。

印象中,是一顆卅五元的飯糰,包飯糰的,有時是一位自己就長得很像飯糰的男生,有時是一個四十多歲、曬過很多太陽的大嬸,飯糰裡是滿滿的肉鬆、酸菜、蘿蔔乾和油條,配上滷蛋,如果你跟老闆說不要肉鬆,老闆還會用油條把多出來的空間填滿。

是男生可以當午餐、女生可以拿來吃兩餐的飯糰,這是我長大以來,第一次找到可以和小時的壘球飯糰相匹敵的美食。要是胃口好,多買一份姊妹花大雞排,配一罐飲料,不到一百元就是極限豪華的一餐。

光是那飯糰,就標定著很棒的大學時光。

到了政大,正門對面、公車站附近的早餐店,有著令人目不暇給的、多種口味的飯糰,任何美而美的食材,鮪魚、培根、起司、火腿甚至豬排,都可以放到飯糰裡;然而,我第一次吃他們的飯糰,竟然是畢業以後、當兵期間,某一次請假一大早去政大還書,順便一邊吃飯糰,一邊看政大學生趕著上課的情景。

而男研究生宿舍外,木新路上的豆漿店,也有同樣的飯糰,順便提供可以夾所有三明治食材的燒餅;從宿舍出來後,我常常在跑到那兒吃飯糰,順便配一根剛炸好的油條,再滿足地沿著河堤走到大智樓上課。

研二打工的時候,我會在雙連站外、公車站旁邊的攤子買飯糰,賣飯糰的是一個卅出頭的姊姊,大概是做習慣年輕上班族的生意所以非常爽朗,飯糰可以放生菜、海苔、柴魚等各種有趣的料,只是飯糰每個卅元起跳,不過非常好吃,飯糰配光泉米漿就是辦公室打雜小弟一天最完美的開始。

到了基隆當兵以後,要買飯糰,必須走到離文化局十分鐘以上路程的巷子內,摩斯附近的紫米飯糰,我已經想不起那飯糰的味道,倒是很懷念每天早上繞一大圈幫文化局同事買早餐的時光,那大概是我繼小學以來度過最單純的日子了。

現在,我會吃信義路上台灣銀行附近的飯糰、博愛路與愛國東路交叉口的飯糰,或者師大夜市裡兼賣魯味的飯糰;飯糰本身都很普通,也都比不上過去的味兒,但我還是很高興,有那麼多地方可以買到那麼多看起來不一樣、吃起來差不多的飯糰。

我最喜歡飯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