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前夕的星期天,我的鼻子有如洩洪一般地過敏起來,戶外瀰漫著三十四度的炙熱空氣,我容易過熱的身體也呈現疲乏的散熱狀態,卻搭配著一個猛流鼻水的鼻子,心情有如到海邊玩耍卻突然感冒又長麻疹的小孩一樣,怨恨難耐。

凌晨才在HBO看完【駭客任務:最後戰役】。那是畢業的前夕,我一個人到西門町看國賓的早場,還在麥當勞吃了早餐,奇異的懷舊感,大學以前還蠻常和家人一起買優待票看早場的,近年來卻一次也沒有了,而這一天就好像某種回憶的巡禮似的,中午還特地走到開封街吃那間我喜歡的燒臘店,電影的好看與否倒是其次了,誰在乎錫安能不能得救啊。

現在,只要打開電視就可以看到這部電影了,就像魔戒系列一樣,這情形總讓我產生很不真實的失落感,好像確認了某件事確實地成為記憶爾後被深深埋住似的,帶著這樣的心情我去睡覺,醒來開始鼻子過敏,然後電視上繼續播著曾經上映過的【奶爸安親班】,由我不大會去電影院捧場的艾迪莫菲主演,【史瑞克】算是例外。

平鋪直述的敘事,盡可預期的高潮起伏,可觀之處在於一群非常俏皮的小朋友,尤其是艾莉芬寧,達珂塔芬寧的妹妹,這對姊妹花還真是可愛到不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們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在【阿達一族】裡頭風情萬種的母親安潔莉卡休斯頓在本片飾演唯利是圖的安親班經營者,她不管化不化妝的都非常像女巫呢。

原則上我不會推薦這部電影給任何人,創意不足、笑點平凡,然而如果可以的話,倒是想請當下的為人父母好好看一下這部電影—有機會的話,更應該看看【小孩不笨】。兩個故事分別探討幼稚園與小學的生活,主題是類同的:大人到底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未來?

許多人應該都像電影中的安潔莉卡休斯頓一樣吧:「他們是孩子,哪懂得自己要什麼?」語氣中帶有成年人的睥睨與傲慢。對許多家長來說,孩子只是承載著自身基因的複製物,能夠將自己所有未實現的夢想或任何應然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上。【大逃殺】以血腥恐怖的方式控訴著類似的劣行,這固然是極端化的誇飾手法,但至少前面提到的兩部電影,都是我們生活中可見的鮮活例子。

在【奶爸安親班】中,安潔莉卡休斯頓的幼兒學院,幾乎是台灣菁英級幼稚園的誇大化反映—授予五種外國語、演講課程、屬不清的專業講座,這難道不是現代小孩典型生活的翻版嗎?

我很幸運地到高中才開始補習,而且只是進行單一科目的重點加強;國小的時候,補習尚未成為常態,放學寫完功課後就能快樂地玩耍。那時也有參加所謂的安親班,不過純粹是個寫功課等爸媽的場所而已,常常會在下午跑到同學在新生南路麥當勞附近的家,打任天堂紅白機、在頂樓打地板壘球,大概每五分鐘就得有人從七樓走到一樓去撿球;偶而會走十分鐘到羅斯福路上的金石堂看書—現在已經倒了—我記得第一次看史蒂芬金的《寵物墳場》,嚇得回家睡不著覺…也因為這樣,小學的種種記憶對我來說是罩著陽光餘暉的美麗遠景。

現在的小孩,還能這樣過日子嗎?

我總覺得現在的小孩—不管是幾歲的小孩—大多同時兼具早熟與幼稚的特質,吸收著百倍於我們當年的廣泛資訊,卻又在父母以致於社會的期待與壓制下殘喘著掙扎著,以致於雖然知道的更多更廣,在許多方面卻連稍微深入思考的時間與機會都沒有。大學以前的求學經歷總帶有難免的酸澀苦悶,國家、學校、父母常扮演著箝制者而非支持者的角色,然而到了當下的年歲再漠然回首,我發現我們當時—至少,我周圍的人—多少都是幸福的,相較於現在的年輕人。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更進步的時代,看似擁有更多的選擇,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約翰走路廣告裡頭的「無限可能」真的是可能的嗎?我真的很懷疑,這一切像是諷刺性十足的荒謬悲劇,以壓倒性的幻覺般的多樣性展現著世界,然而這真的不是更先進的可怕牢籠嗎?

至少在閱讀幾個主要商業雜誌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悲哀的。大學時期的必讀刊物—《商週》、《天下》、《遠見》、《廣告》、《突破》—如今成為查資料才會翻閱搜尋的避諱材料。讀這些東西就像看新聞一樣讓我感到無奈,是一種對污濁又無味的空氣必然要呼吸著的無力感受。在某些時候,某些東西即使意義不大、也是必須要吸收、必須要利用的,但在其他時候,那些東西就像水泥灰一樣的不必要,即使許多人催眠著自己和下一代說那是重要的養分。忘了哪一個物理學家,在三十幾歲時終於戒掉了看報紙的習慣,「因為那對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

好像扯太遠了,回到【奶爸安親班】的話題上。這部電影之所以能讓我看完,除了遙控器在母親手上之外,另一個原因是裡面瀰漫著的八股卻迷人的理想主義,那個大人會聆聽孩子心聲的世界,幼稚園裡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顧而適得其所、上學是一場華麗的冒險而不是考卷與競爭的無間地獄。在那裡,孩子學會上廁所是值得慶祝的成就,從不識字到喜愛閱讀是令人驚喜的進步,而不是為了多學一種語言、多考一級分數而斤斤計較、膽顫心驚。人生真的不需要這樣,孩子的未來更不需要以這種手段來爭取,在確實爭得什麼以前,許多美麗的創意與靈魂已經漸漸地死去了。

然而,電影畢竟是電影,這種娛樂喜劇終究只是摻雜理想的虛幻美夢。片尾安潔莉卡休斯頓淪落到馬路上舉停車牌子,艾迪莫菲的安親班則大發利市人人支持,然而事實上,至少在台灣,多語的、專業化的幼兒教學還能稱霸多年,多開語言課程只會讓家長更加蜂擁而至而已。

所以我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園地裡發發牢騷,然後祝福從今以後的小朋友們能有個快樂的童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ose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